杜尔凯姆集合表像 杜尔凯姆


杜尔凯姆集合表像 杜尔凯姆


《自杀论》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埃米尔·杜尔凯姆的《自杀论》(上) 。
【杜尔凯姆集合表像 杜尔凯姆】之前的一期曾介绍过埃米尔·杜尔凯姆的另一本著作《社会分工论》,这本书同样是经典之作,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有“自杀”,作者认为当个体与社会团联系发生障碍或离异时,自杀现象便发生了 。不仅如此,作者还将自杀的类型分为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和由于社会混乱所引起的自杀,当然作者还给出了自己应对的建议 。
我们必须要清楚,之所以是从社会学的角度,那是因为自杀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非主要是自然、种族等其他因素,因此要从这个出发点来看待和解决自杀这一现象,如杜尔凯姆将之称呼为“集体疾病” 。
第一编,非社会因素 。这里杜尔凯姆探讨了自杀现象的非社会因素,如精神错乱、偏执狂自杀倾向、酗酒等,并将之分为狂躁性自杀、忧郁性自杀、强迫性自杀、冲动性自杀或不由自主地自杀,但这些都是出于想象的动机,与其他自杀不同,因此这些都不能将“自杀”与“精神错乱”等词等同起来,这些原因理解之下,实际上是缩小了“自杀”这一词的含义 。如为国献身的自杀,就不属于这一范畴,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因此,一个社会中有多少自杀的,并不一定是因为身心状态,而是其他因素作用下才能起作用 。
那么,自杀是由心理状态、种族和遗传引起的呢?作者认为,生理——心理状态不可能是自杀的决定性因素 。
或者,自杀与自然因素的关联是否密切呢?个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结合,的确会增加自杀的风险,但这不涉及社会原因,人们把自然因素归结为气候和季节性气温 。如有人认为,因为夏天的高温更能让人产生自杀的倾向,夏季有过剩的活动力和生命力需要消耗,只能以暴力行为的形式来消耗 。杜尔凯姆认为,这种结论看起来好像与事实一致,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相反,杜尔凯姆认为这与社会因素相关,由于夏季人们较为繁忙,心理高度紧张,更容易发生自杀,另外,如中午和夜晚自杀的人数也较少,闲暇时间使得心理较为缓和 。
因此,自杀与集体生活相关,自杀人数的多少取决于社会条件 。
最后一个非社会因素,仿效?这是一个纯粹的心理因素 。但可以肯定,自杀行为不是传染的,即使是集体的自杀也并不是因为仿效而产生的冲动因素,而是因为集体面对着“绝望”的社会现实,仿效不是一种社会行为或现象 。
第二编,社会因素和社会类型 。自杀既然不能用心理因素来解释,也不能用自然环境来解释,那么自杀必然取决于社会原因,而且自杀本身也构成一种集体现象 。自杀的原因如同职业的不同一样,也有许多不同的社会因素,来源于不同的社会环境 。
利己主义的自杀 。不同的宗教信仰,以新教、天主教、犹太教的对比为例,新教的每百万自杀人数最高 。自杀是一种极大的自我放纵,所以担心受到谴责,哪怕是非常轻微的谴责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处于少数地位的人也是如此,他们的处境迫使他们特别注意公众的舆论 。新教的自杀率高,来源于对自由的思考更多,导致了不像其他教会一样,是一个非常整体化的教会,如犹太教强调特别强烈的团结一致的情感,促使犹太人彼此紧密地相互依靠 。依靠宗教社会团结在一起,才具有对自杀较强的免疫力 。宗教的集体状态,对自杀起到了节制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