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词三首
【唐】李白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词句注释】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
【白话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 。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 。”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
【作品鉴赏】
在这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 。“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
推荐阅读
- 小苏打可以去除大理石污渍吗-淋浴房大理石地面清洗小窍门
- 地球清洁工有哪些动物
- 冰箱怎么清洗最干净
- 三点水的清组词有哪些 清的组词有哪些
- 汽车安全带可以拆下来清洗吗 汽车安全带可以拆下来洗吗
- 乐清市美食
- 德清县美食
- wps如何取消清除段落布局
- 虾怎么清理 虾怎么清洗干净
- 地采暖清洗什么时候洗-清洗地暖要不要放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