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是诞生于中国的乐器吗 唢呐起源于哪个国家

唢呐是诞生于中国的乐器吗
不是哦 。早在公元3世纪 , 唢呐随丝绸之路的开辟 , 从东欧、西亚一带传入我国 , 是世界双簧管乐器家族中的一员 ,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 使唢呐拥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 , 已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 。
唢呐的音色雄壮 , 管身多由花梨木、檀木制成 , 呈圆锥形 , 顶端装有芦苇制成的双簧片通过铜质或银质的芯子与木管身连接 , 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碗 , 加键唢呐还有半音键和高音键 , 拓展了音域增加了乐器表现力 。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南方是“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 在河南 , 山东称作喇叭 , 传统唢呐有百鸟朝凤、豫西二八板等经典曲目 。
唢呐是纯律乐器 。高音唢呐发音穿透力、感染力强 , 过去多在民间的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 。经过不断改良 , 已发展为传统唢呐与加键唢呐 , 丰富了演奏技巧 , 提高了表现力 , 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 , 中、低、倍低音唢呐音色浑厚 , 多用于民族管弦乐团以及交响乐团合奏 。
历史发展:
唢呐发展
公元3世纪 , 唢呐由东欧、西亚一带传入中国 。
在明代 , 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 。明代武将戚继光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 。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 , 即是吹唢呐 。”
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 , 唢呐 , 曲儿小 , 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 民听了民怕 ,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 , 吹伤了那家 , 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
明代后期 , 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 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 。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 , 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
到了清代 , 唢呐称为“苏尔奈” 。
到了近现代 , 唢呐成为中国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 。
2006年5月20日 , 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在广东地区 , 唢呐又被称为嘀嗒 。
【唢呐是诞生于中国的乐器吗 唢呐起源于哪个国家】唢呐起源于哪个国家?
唢呐起源
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写道 , “最早教会居民吹芦笛的 , 是西风在芦苇空茎中的哨声 。”因此 , 盛产芦苇的地区 , 多有管乐器出现 。波斯西南部及东南部的丘陵湖泊地带 , 北方里海沿岸诸省 , 就是多产芦苇的地方 。而唢呐就诞生于波斯帝国强盛的阿契美尼德时期(前550-前330年) 。波斯史诗《列王纪》中 , 在描写伊朗与图兰两军交战、鼓角齐鸣时 , 唢呐也频繁出现 。
唢呐(Sorna)波斯语写作:sūrnāy , sūr意为强音(strong) , nāy意为笛子 , 是一种多用于聚会宴饮等欢快热闹场合的别种“芦笛” 。根据记载 , 日落时分 , 遥远的阿契美尼德王朝 , 人们在城门或地方行政大楼前吹响唢呐 , 表示一天结束 , 颇有“鸣角收兵”的意思 。这一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19世纪的英格兰 。
波斯伊斯兰化之后 , 唢呐的社会功用在宴饮欢庆与军乐之外 , 还被赋予了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