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妈妈发现,3岁的女儿和自己一点儿也不亲 。
好吃的零食水果,乐乐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给奶奶留一份,很少问自己吃不吃 。
一家人坐一起看电视,乐乐总是依偎在奶奶身边,和奶奶搂搂亲亲,和自己却很少有这样的亲密动作 。
前几天奶奶有事儿回老家了,乐乐晚上和自己睡,一直哭闹着要找奶奶,折腾了大半宿才睡着 。白天也是心不在焉,一个劲儿问奶奶啥时候回来 。
乐乐妈妈心里很不是滋味,和我抱怨“我才是亲妈呀,孩子怎么这么偏心眼 。难道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孩子跟谁睡,就和谁亲’?”
孩子跟谁睡就和谁亲,这是真的吗?
央视主持王小骞就遇到过和乐乐妈同样的问题 。
王小骞有一个非常负责的育儿嫂,将孩子照顾得很好 。每次王小骞想照顾女儿时,育儿嫂总是推她回房睡觉:“你快去休息,这里有我 。”
王小骞觉得自己带孩子特别省心,一点儿都不累 。结果等女儿四个月大时,她发现,女儿开始拒绝爸爸妈妈的抱,只喜欢黏着育儿嫂 。
王小骞连忙请教了育儿专家后才明白: “不是我做妈妈的心不够,道理其实很简单 。孩子跟谁睡,这个孩子就是谁的 。”
在发展心理学中,将婴儿(0-3岁)和主要养育者之间的情感连接分为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对任何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他们不会将父母和其他人区别开,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
第二个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孩子开始有选择地区别对待了,对于自己的主要养育者,孩子明显会更加偏爱 。比如对主要养育者的微笑会增多,主要养育者出现在视线内,孩子就会变得比较活泼,更快乐 。
第三个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这是孩子与主要养育者建立特殊情感依恋的时期,他们之间的感情链接开始变得更加紧密 。
第四个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这个阶段里,孩子已经把主要养育者当成了自己交往的伙伴,内心建立了足够的安全感,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中积极地探索和操作 。
发现了没,孩子的情感建立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
我们认为孩子天生就对母亲有依恋,谁生的就亲谁,然而事实却是,孩子的情感依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建立过程,是一点点形成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情感建立对象是他的主要养育者,并非一定是母亲!
谁照顾自己,谁就是“妈”,虽然残酷,但是事实!
不和父母睡的孩子会出现问题吗?
很多人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小的时候老人帮忙带,大了自己带就来得及 。所以不少年轻父母,在孩子上学之前,都将孩子丢给老人,自己忙事业享受生活 。
等到孩子接到身边,自己带的时候,发现,各种问题出现了 。
孩子和自己疏远演员章龄之在一档综艺中做过这样一个心理测试:在“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老公,朋友”中,选择留下一个亲人,你会留谁?
让人惊讶的是,她第一个舍弃的竟然是父母,而最终留下的人却是外婆 。
原来章龄之的父母,在她1岁的时候就去了日本,章龄之从小是被外婆带大的 。因此,长大后的她和父母的关系一直非常疏远,就算走路也要间隔1米的距离 。
推荐阅读
- 日本最需要从中国进口什么
- 从滁州六中到旅游商贸学校要多久
- 孩子情绪失控怎么处理
- 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怎么办
- 9岁孩子特别难管怎么办
- 萧郎是路人是什么意思
- 孩子考试60分以下 小学留级需要三种证明
- 孩子早恋该怎么办
- 从小批发到经销商 日化代理
- 脸长的女孩子适合什么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