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 产品广告案例分析( 三 )


根据这种观点 , “态度之所以存在 , 是因为他对人们有某种影响 。那些预期在未来会遇到某种类似环境的消费者 , 更有可能在这种预期中形成一定的态度 。其中态度之一是表达价值观功能 , 一个人对某种商品的态度不仅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功能 , 还在于这种商品代表了消费者是哪一类人” 。
大部分品牌在做广告时 , 会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观 , 以此来吸引自己的目标消费者 。
但在社会舆论角度 , 品牌一般是凭借对于公众形成的社会形象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
鸿星尔克、白象、蜂花的案例不适于广告形成的品牌形象 , 而适用于舆论对公众形成的社会形象 。
它们因为自己偏社会责任方向的表现 , 因而形成了上文所说的“责任、爱心”的社会形象 。
公众购买这些品牌的商品 , 其实就代表了自己对于这种形象支持的态度 。
换句话说 , 每一个购买这些品牌的消费者 , 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
这里就差一句“不买不是中国人”了 。
四、模仿与社会影响社会身份理论认为 , 每一个人都与群体相联系 , 认为自己不是单个的我 , 而是群体的我们 。
此外我们对具有相同社会身份的人更有亲切感 , 哪怕这种身份仅仅是虚拟的 , 或者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
消费是构建个人身份的重要手段 , 购买什么样的商品 , 意味着自己从属于什么类型的社会群体 。
同时 , 同一个类型的社会群体成员 , 通常会相互模仿其他人的消费行为 。
当一个人购买一台手机时 , 他会想起几周前他的朋友使用这台手机时周围人的称赞反应 , 从而受到影响产生购买行为 , 并希望获得同样的反应 。
在直播间”野性消费“的人 , 事实上进入了一个社会群体 , 就是拥护国货、有社会责任的群体 。
这个群体相互影响 , 消费完鸿星尔克和白象的人 , 会在朋友圈晒一晒 , 表明自己支持这些品牌的态度 , 也宣示自己进入了这个群体 。
我们常常会在决定做什么前考虑身边的人做了什么 , 如果看到捐赠名单里有邻居的名字 , 他们更可能会捐赠 。
因此当一个人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购买鸿星尔克、白象时 , 他将会有更高的概率购买同样的商品 。
群体内的模仿和影响导致的消费往往是非理性的 , 就像勒庞说的 , 个体一旦聚集成为群众 , 便失去了理性 , 也因此 , “理性消费”的呼吁 , 是很有道理的 。
五、CSR的广义互惠原则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说:
如果一个人送给我们一件生日礼物 , 我们就应该记住他的生日 , 等到他过生日时 , 给他买一件礼品 。如果一对夫妇邀请我们参加一个聚会 , 我们也一定要记得邀请他们参加我们举办的聚会 。
所以 , 由于互惠原理的影响 , 我们感到自己有责任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回报我们曾经接受过的恩惠、礼物和邀请等等 。
这一点对于企业、社会和公众来讲同样适用 。
当一个品牌愿意帮助更多人 , 造福社会时 , 那么更多人也会在需要的时候帮助品牌 。
鸿星尔克在河南洪涝灾害中捐款5000万 , 因而网友愿意在它的直播间一天买2000多万的货 , 白象在雇佣了大量的残疾人 , 因而网友让它的直播间7天销售额破千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