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是两头都甜吗

一根甘蔗能两头甜吗?
一根甘蔗能两头甜吗?
从小就听老人们说,“没有两头甜的甘蔗 。”
直到有一天我跑去乡下甘蔗地,死活要弄一根最长的甘蔗吃,结果可想而知,那甘蔗就最后两节甜,中间两节还生了虫,吃不了丢了 。剩下的都不太甜,最上面的完全没味儿 。失望之余对甘蔗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甘蔗不是每节都甜呀!
随着一天天长大,人生的路越走越长,经历的事越来越多,发现我们的人生与这甘蔗何其相似 。
经过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最后步入老年,我们不知道哪个阶段会是甜的,哪个阶段是索然无味的,哪个阶段又是长了虫的 。
有人说童年应该是最甜的,少年是微甜的,青年是甘甜的,老年是无味的,中年是想丢掉的 。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重担在身,生活就像陷入了泥潭,活得不如一条狗 。有时真想找个人靠靠,可我们的背后空无一人 。我们不撑起这片天,谁来撑?
有时接近崩溃,有时真想沉沦,从此放弃,放弃责任,放弃家庭,让自己一个人放飞 。可长了虫的甘蔗可以丢,但我们的人生如何丢?我们就算满面泪流,也只能往前走 。再苦再难,也只得擦干眼泪,迎头而上,因为我们没有后退的路 。
也有人说老年才是长虫的那节,才是最想丢掉的人生 。年老体弱,病魔缠身,很多时候痛不欲生;有的老年人更是孤苦无依,穷困潦倒,生活过得举步维难,生不如死 。
可是,你可曾看见他们向岁月低头?没有 。他们仍然选择活着,像风中的残烛,迎着岁月的风波,坚强的活着,没有像丢甘蔗一样丢掉自己的人生,因为生活永远是自己的 。
也有人的童年是长虫的那节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有一个苦难的童年 。小时候要时常忍受性情暴戾父亲的责骂,7岁左右,开始在公爵家的乐队演奏,以获取微薄的收入接济家庭 。
他从没有丢弃自己的人生,而是选择了苦难,直面苦难,一步一步走出困境 。青年的他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他说过一句很有骨气的话:公爵,以前有,以后也会有,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人生路漫漫,事事难预料 。人生之路没有哪一条是平坦的大道,也没有谁的路是一帆风顺 。谁也无法预料自己的人生,哪一节甜,哪一节涩 。
佛说,“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无论你的人生正在享受甜,还是正在品尝涩,唯有学会解脱自己的心,才能活出最自在的状态 。
这个世界上会有两头都甜的甘蔗吗?
先肯定的说:没有!但用变相思维,把不甜的扭转成甜的 。举个小例子:一直下雪,很冷(不甜) 冷天可以出去锻炼,这个是很好的机会,锻炼我们的意志(甜)其实甜与不甜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不喜欢甜的,也可以把甜的扭转成不甜的:)有两头甜的甘蔗么?
俺师父王金宪教导我说:“甘蔗也有两头甜!”
【甘蔗是两头都甜吗】其实两头甜的甘蔗古已有之,只是因为时间久远,被我们遗忘了而已,这个两头甜的甘蔗,就是被世界公认的群经之首与群经之始的《易经》呀,因为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源头之一,可《易经》当之无愧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可见《易经》它真的不只是一本算卦的书,它一定蕴藏着无限的大智慧,虽然八卦一开始的功能确实是帮助老百姓预测天象的 。
师父说,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读一本书的话,一定要选择《易经》,读懂了《易经》,就读懂了一切——人生、财富、名利、家庭、社会、宇宙等等,还有人人都害怕的死亡 。
《易经》虽名为“易”,但其实想要读懂,却并非易事,师父经过研究,总结出了《易经》中蕴藏的十大规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可以说就是那根两头甜的甘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