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羲檬:妈妈在哪,家就在哪


刘羲檬:妈妈在哪,家就在哪



“叮铃铃”,午间下课铃一响,刘羲檬第一个冲出教室,蹬上自行车,出校门,穿马路,向校外的出租屋奔去 。已经过了一上午了,她惦记着给妈妈翻个身,带妈妈上个厕所,做午饭喂妈妈吃,再给妈妈按摩下,缓解疼痛……
刘羲檬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一名大三学生 。学校、家、照顾妈妈,是她21岁人生轨迹的全部 。
刘羲檬:妈妈在哪,家就在哪




“没有女儿,我活不到今天 。”校外的出租屋里,妈妈含泪说 。“妈妈是家里照明的灯,只要这盏灯亮着,我就不会迷失方向 。”羲檬轻柔地为她擦掉泪水 。
妈妈王艳春患有严重的类风湿,肌肉无力,生活不能自理 。单亲家庭的刘羲檬打3岁起,便开始学着照顾妈妈,撑起一个家 。
“灶台可真高呀!”踩着两块砖头,4岁的小羲檬勉强够着 。“油冒烟了”“鸡蛋快下锅”……按妈妈说的,一步步来,当她把一盘热腾腾的西红柿炒蛋端来时,以为妈妈会开心地笑 。没想到,妈妈却一直掉眼泪,“第一次炒菜,可能太难吃了 。”小羲檬天真地以为,“妈妈别哭,下次我做好吃点 。”听着女儿的话,看着她被油烫得起泡的小手和额头燎焦的头发,王艳春的眼泪更汹涌了 。
刘羲檬:妈妈在哪,家就在哪




上学后,家离学校远,小羲檬便开始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跑 。有一次,跑得太急,她重重摔在水泥地上 。看到胳膊、膝盖渗着血,一瘸一拐回到家的女儿,妈妈心疼地自责:“还不如死了得了,省得拖累你 。”“妈,我不怕摔倒,不怕累和苦 。但我怕没有你呀!真的害怕呀,怕有一天推开门,再也看不到你了 。没有你,我就没有家了 。”母女俩抱头痛哭 。
买菜、做饭、洗衣、理发、按摩、拔火罐……小羲檬一天天长大,会做的也越来越多 。除了悉心照顾妈妈,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
在妈妈眼里,女儿从小就喜欢读书:“一些好心人知道我们娘俩的情况后,经常捐款,还买些吃的、穿的和书到家里来,别的她一眼不瞅,拿起书坐在小板凳上看得可认真了 。大伙儿都说,这孩子以后准能有出息 。”
“靠知识改变命运 。”妈妈说的话,刘羲檬一直记在心里,不管多苦、多累,她从未落下一节课 。“只有努力读书,将来自食其力,才能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她说 。
刘羲檬:妈妈在哪,家就在哪




苦尽甘来 。2019年,刘羲檬以523分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 。攥着录取通知书,母女俩紧紧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上一次,娘俩这么高兴还是多年前搬进政府给分的廉租房里 。
“我去上大学,妈妈怎么办?”喜悦过后,烦恼随之而来 。县里提出一个周全之策:“找一个条件好的老年公寓,钱,我们出 。”妈妈极力赞同:“捆了孩子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出去玩,逛街,交朋友,该让她自由了 。”
可高三时的一次经历让刘羲檬至今心有余悸 。一天,下晚自习回家后,羲檬看到妈妈脸色苍白,浑身冒冷汗,听邻居阿姨说,妈妈刚刚发病,幸好及时联系到她,吃了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妈妈的身体只有我最清楚 。”她决定,带着妈妈上大学 。
“羲檬,走读申请我看到了,你安心来读书,剩下的事情交给学校 。”看到老师发来的信息,刘羲檬心里一暖,助学金解决了学费问题,老师提前帮着租的房子与校园仅隔着一条马路,非常方便 。“后来才听说,老师跑了好多家中介 。看,这房子明亮又温馨 。”羲檬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