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西游记》小说的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关系( 四 )


我们推测,这笔财产极有可能是悟空——也只有悟空具此能力,把它转移到水帘洞去了 。花果山也是最理想的地方,水帘洞很隐蔽——沙僧头一回去,竟不知水帘洞门开在何处,(第五十八回)适合藏宝,而四健将和群猴可以看守,保证财宝的安全 。取经集团对隐蔽的财物处理得滴水不漏 。那么如来就不知道吗?如来当然是知道的,“能普阅周天之事,遍识周天之物”,(第五十八回)但何必说破?!
总结一下,取经集团沿途能够严守佛教戒律,拒绝财产馈赠、酬谢,保持清廉,有良好的声誉 。但他们还是有一笔隐蔽的财宝,其中一小部分,花费在取经首脑高品味的生活上 。这笔财宝,在取经队伍接近西天时,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所以如此处心积虑,是因为,取经成功,成佛作祖后,建立自家道场需要大量资金 。佛祖对此行为未予追究,其实是默认了 。
【如何解读《西游记》小说的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关系】《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 。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对于唐僧这个人物,作者是批评大于肯定 。他恪守宗教信条和封建礼仪,迂腐顽固,不分是非,从而由一个被歌颂的人物变成一个被讽刺嘲笑的对象 。这也是《西游记》与传统的取经故事的不同之处 。此外,书中还刻画了猪八戒这样一个既憨厚纯朴、吃苦耐劳、对敌斗争从不屈服、同时又贪馋好色、不能辨识敌我、以及嫉妒心强、斗争不够坚定的社会小生产者的形象,作者对他给予了戏谑嘲笑和善意的批评 。作者正是通过书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描写,歌颂了正义、无畏和勇敢的斗争精神,鞭笞了黑暗、邪恶势力,劝戒人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对敌要狠,除恶务尽 。从而使这部书具有了深刻的寓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如何解读《西游记》小说的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