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的饲养管理

近年来,我国肉牛饲养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品种改良步伐加快,区域化、规模化、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有些地方已经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肉牛科学饲养、育肥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肉牛标准化、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养殖肉牛大国,但还不是肉牛强国,为此我们尙需加倍努力,做好肉牛养殖生产的普及工作 。
一、牛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管理一般原则
1、牛的生物学特性
经过人类长期驯化饲养后,牛表现出一些特定的生物习性,了解这些习性有助于科学饲养 。
(1)牛有恋群性 。牛喜欢小群活动,一小群3-5头,当有其他牛来到时,会引起争斗 。新引进的牛要先进行大群饲养,待个体间互相熟悉后,再进行分群,可减少争斗,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舍饲时最好采用对头式拴系,使牛有安全感,解除后顾之忧,放心采食 。
(2)对环境适应性强 。从其他地方引入的牛,只要自然环境接近,能较快地适应新环境 。在易地育肥时,如果产地与引入地的环境条件一致有助于肉牛的生长 。肉牛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强于高温,当环境温度超过27℃时,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 。环境温度低于8℃时牛的维持需要增加,采食量增加,又浪费饲料 。因此,牛舍要注意夏季防暑、冬季防寒,舍内温度控制在8—12℃为好,相对湿度不高于85% 。
(3)牛爱吃新鲜干净的饲料,不爱吃长时放置的精饲料,特别经拱食黏附鼻镜黏液的饲料 。因此,喂料时应做到少喂勤添,要将料槽中剩余的饲料及时清扫,晾干后再喂 。
(4)采食不仔细,有反刍的特性 。(要注意粗精料中的异物、如铁钉、铁丝等)
在饲养肉牛时,要保证牛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进行反刍,消化食物,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疾病 。
(5)饮水量大 。饮水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温度、生理状况、年龄、饲养方式等 。气温升高,需水量增加;泌乳牛需水量多,每产1㎏牛奶,需水3—4㎏;代谢旺盛的犊牛需水量多;放牧饲养较舍饲牛需水量多1倍 。一般情况下,牛的需水量可按每千克干饲料需水3—5㎏供给,每天在喂料后供给饮水 。中午可增加一次饮水,夏季一定保证水的充分供应,最好自由饮水 。
2、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1)科学配制日粮,满足牛的营养需要
牛是反刍动物,有着容积很大的前胃 。前胃能使饲料发酵软化,瘤胃内微生物的活动,可以消化大量粗饲料,合成菌体蛋白,为降低肉牛饲养成本提供了可能 。因此,肉牛生产中,不管处于哪个生理阶段的牛,粗饲料的供应是必不可少的,根据饲料标准,配制日粮要做到精、粗、青饲料的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多样化,适口性要好,易于消化,配制的日粮要做到营养全价平衡 。
犊牛要及早放牧或补饲植物性饲料,促进前胃的发育和前胃机能的完善,提高身体素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给生长牛(或架子牛)提供尽可能多的粗饲料,补饲少量精料,促进牛骨架的发育,降低饲养成本 。育肥牛则采用高精料日粮快速催肥,缩短饲养周期,提前上市,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 。
饲喂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量、定序、定人,根据每天的饲喂次数,将饲喂时间固定在一天的某几个阶段,时间相对固定,不要随意更改 。饲喂顺序也应确定,一般采用先粗后精再饮水的做法,饲喂顺序一旦确定也不得随意变动 。
(2)做好牛的疫病防控
制定牛舍及牛场的消毒清洗计划,减少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的发生 。制定科学规范的免疫程序,及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防止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 。对断奶犊牛和育肥前的架子牛要进行驱虫、健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