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如何适应中国电信业发展分析


软交换的中国之旅
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建设的核心技术,从1998年概念的形成,到2001年11月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正式开始商用实验,其技术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 。一方面,由于电信业长期迅猛的发展使得现有的PSTN技术、传统VoIP技术等已赶不上用户越来越多的业务需求,业务和终端设备的客户化与个性化,治理与维护的统一便捷成为赢利收益的首要问题 。另一方面,软交换技术汲取了智能网和Internet两方面的优势,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其技术的成熟性与先进性,采用分层网络模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通信网络的演进和融合问题,顺应了网络建设和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是不同形态的通信网络开始融合,二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逐渐分离 。
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优越性决定了软交换技术势在必行 。
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的宽带电话项目工程从2002年初开始在全国8个城市同时进行,2002年底以宁波网通为代表的,可运营、可治理、可商用的典型模式得到了认可,正式进入规模商用阶段 。中国电信集团进行了长达1年的NGN测试工程,对多个厂家设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测试和认证 。联通实验网工程于2002年8月开始正式运作,引用了6个厂家的设备在6个城市分别展开 。
总的来说,2002年6大运营商已经有5家投入了实质性的测试和商用,而一些新型运营商、小型运营商及企业集团用户对采用新技术提供VoIP,更是表现了非凡的爱好 。相比之下,设备制造商的竞争更为积极和热烈,软交换已经正式走入了中国电信业 。
业界的评价
学术界认为:应把软交换作为NGN主流方案 。
软交换实现了在单一网络平台上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移动等综合业务 。其技术特点综合了电路网的严谨性和VoIP网的灵活性,符合电路交换向包交换演进的大趋势 。更重要的是,软交换与3G网络的核心结构和业务模型十分吻合,为未来网络的完全融合提供了可能 。
国内外标准组织大力推动软交换的标准化工作,形成各项相关标准 。国家863计划把软交换列为“十五”重点工程:2002年1月,中兴通讯与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共同承担“支持多媒体和移动业务的软交换总体技术和方案”863课题,并顺利通过验收;2002年9月,中兴通讯独立承担“支持多媒体和移动业务的软交换系统”863课题 。信息产业部也设立了软交换专项研究基金,2002年6月,中兴通讯获得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发展基金软交换媒体网关项目 。
产业界认为:密切结合网络现状与技术发展,及早进行软交换的推广 。
电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已经是必然趋势,软交换有利于运营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也有助于改善运营商在资本市场的形象 。目前,VoIP网在性能方面无法和电路网相比,智能网在能力方面难以突破语音的限制;软交换技术可以有效融合现有各种类型的通信网,并证实是商用可行的 。尤其是,目前国内的软交换发展已经与国际水平同步,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此外,一些国际大型设备供给商已经逐步放弃对传统PSTN网络提供支持 。
应用要面对现实
应该说,软交换并不等于NGN,它是代表和实现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 。如何利用这种新技术来发展和建设现有网络,是目前应该解决的实际问题 。如何使软交换技术更好地适应现有网络的发展,必须围绕三个问题:不影响现有网络的发展,为运营商提供投资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
不影响现有网络的发展
主要在于与现有网络的互通,以及实现现有网络的顺利过渡,包括PSTN网、VoIP网、智能网、移动网络等 。国际上软交换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应用是实现C4/C5功能 。在国内,软交换仍应该从语音业务着手,争取广泛的用户群;逐步发展多媒体业务,以提高用户附着力;然后适当引入移动业务,实现与现有移动业务的互通,扩大用户范围;最终实现移动多媒体综合业务,以及更多的未来网络新业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