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1.1标准改进设备协同工作


蓝牙技术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无线连接毫不费力就可与同事交换商业信用卡、文件和其它信息 , 或让人们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网络 , 把他们的PC连接到手持设备、移动电话、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和复印机等 。新的Bluetooth 1.1(蓝牙1.1)标准使这些都成为现实提供了保障 。

在此之前的Bluetooth 1.0b虽然定义了具体的功能 , 但缺乏严格的实施准则 , 使这个标准的要害部分——协同工作能力出现了隐患 , 最终导致Bluetooth 1.0b未能完全履行其当初的承诺 , 而且由于协同工作能力问题的不断出现 , 也阻碍了更广泛地实施 。显而易见 , 假如厂商A的Bluetooth电话不能与厂商B的Bluetooth PC卡正常工作 , 那么厂商C的Bluetooth打印机也一定畅销不了 。

对此 , 在Bluetooth 1.1中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 其中最重大的改进就是验证 。为安全起见 , 一般来说蓝牙设备之间的通信都要进行加密 。当两个蓝牙设备之间建立连接时 , 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交换密钥以确认对方的身份 。假如密钥不匹配 , 这两个设备就不能对话 。而是否能生成正确的密钥取决于设备之间的最终关系 , 首先启动对话的设备称为主设备 , 另一个设备称为从设备 。在Bluetooth 1.0b中 , 连接对话启动时 , 两个设备争夺主从地位的竞争就陷入了矛盾的状态 , 虽然它们都能执行一定的算法生成密钥 , 但密钥是不一样的 , 而且由于时机的原因 , 往往会出现问题 。也就是说 , 假如在启动对话时 , 从设备处理信息的速度大于主设备 , 那么这种竞争就会导致误将从设备当成主设备 , 在这种错误基础上 , 设备之间当然不会生成匹配的密钥 。Bluetooth 1.1非常明确地定义了设备验证所需的各个步骤 , 彻底纠正了这个问题 。它要求每个设备必须明确承认(或协调)首先启动对话的设备 , 从而确认自己在主从关系上的角色 。

另一个与协同工作能力相关的问题就是频率 。Bluetooth设备将通用的2.4GHz频段分为79个跳频信道 , 使用一种称做跳频扩频的技术来传输数据 。这样主设备与从设备必须在2.4GHz上下保持同步以维护它们的连接 , 假如不能在相同时刻同时到达跳频点 , 就会失去通信 。少数国家 , 如法国、日本、西班牙等将2.4GHz作为非商业目的频段 , 例如军事通信等 , 为适应这些国家的需要 , Bluetooth 1.0b定义了第二种跳频数 , 将2.4GHz频段分为23个跳频信道 。工作在这两种不同跳频数的设备是互不兼容的 。为解决这个问题 , 蓝牙非凡爱好工作组与这些使用23个跳频信道的国家协商 , 最终也使用79个跳频信道设备 , 这样所有的Bluetooth 1.1设备都使用79个跳频信道在2.4GHz频段上进行通信 。

不兼容的数据格式也是阻碍Bluetooth 1.0b设备协同工作能力的问题之一 。Bluetooth支持的通道数多达每个包5个 , 使其最大的数据传输率为每信道720kbps 。但并不是所有的Bluetooth设备都支持每个包5个通道 , 假如一个主设备发送的通道数超出了从设备的支持范围 , 那么通信就会失败 。在Bluetooth 1.0b中 , 从设备不能告诉主设备通信时能使用多少个通道 。但Bluetooth 1.1改变了这种局面 , 使从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告诉主设备应该发送多少个通道/包 , 还可以将包的大小等信息随时反馈给主设备 。

Bluetooth 1.1标准已经在今年上半年制定完成 , 一些1.1的兼容产品也已经问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