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黑星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又称疮痂病 。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为害果梗、新梢和叶片 。果实染病,初期多发生在肩部,产生暗绿色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黑痣状,直径2-3毫米 。严重时,病斑聚合成片,果面粗糙 。近成熟期病斑变为紫黑色或红黑色 。病菌的侵染只限期表皮组织,当病部停止生长时,果肉仍可继续生长 。果梗染病,病果常早期脱落;叶片染病,最初多在叶背面叶脉之间,呈灰绿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斑,后病叶正反两面都出现暗绿色至褐色病斑,后变为紫红色枯死斑,常穿孔脱落 。发生特点: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或芽的鳞片中越冬,翌年4~5月降雨后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或雾滴传播,进行初侵染 。病菌潜育期较长,果实上40~70天,枝梢、叶片上25~45天,因此再侵染作用不大,一般早熟品种还未显症,即已采收 。晚熟种发病稍重 。

防治方法: 1、清除初侵染源 。秋末冬初结合修剪,认真剪除病枝、枯枝,清除僵果、残桩,集中烧毁或深埋 。生长期剪除病枯枝,摘除病果,防止再侵染 。2、加强桃园栽培管理 。注意雨后排水,合理修剪,使桃园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开花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 0.3%五氯酚钠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铲除枝梢上的越冬菌源.落花后半个月,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4、果实套袋 。座果后套袋,以防病菌侵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