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技术发展的现状

从1999年开始,EMC、IBM、Compaq、Sun、HP等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SAN产品,使SAN成为存储领域的一个新星,整个业界都在围绕SAN大做文章 。两年过去了,如今存储产品的重要性有增无减 。但是,存储技术有哪些新的进展?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新的变化?SAN又走到哪一步了呢?
(1) SAN的互操作性问题
存储的互操作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存储设备支持不同的服务器系统 。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存储供应商的存储设备都能够做到支持主流操作系统,或者是其中的某些版本 。目前,多服务器平台的SAN解决方案是一个发展趋势 。
互操作性的另一个方面是如何支持多厂商的存储系统,这就是Open SAN解决方案的核心问题 。Open SAN的目标是支持任何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服务器平台、存储系统、磁带库以及客户所要求的互连设备,解决棘手的设备兼容问题,使网络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 。在这个方面,采用开放式的标准是大势所趋 。据权威调查机构IT Centrix的存储网络调查表明:只有不到30%的用户会选择专有存储解决方案来满足企业需求 。因此,企业迫切需要Open SAN 。2000年7月,Compaq与IBM共同在Open SAN方面投资10亿美元,开发各自存储软硬件产品的相互支持功能并销售对方的主要存储产品,以共同促进客户采用开放式存储区域网络解决方案 。
(2) 数据存储标准之争的问题
SAN采用的是专门的协议,而NAS使用的是IP协议,而目前,为了维持对现有的SAN的兼容性,出现了几大存储技术流派,整个存储技术市场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的基于TCP的SCSI(iSCSI)方案、IETF与ANSI(美国国家标准机构)共同提出的基于IP的光纤方案、ANSI提出的光纤骨干网方案 。各种方案互不相让 。无论如何,一个存储网方案的出台,其标准的主体定义必须完整细致,不然将难以推广运用 。以下是这几种方案的简单介绍:
iSCSI(SCSI over TCP):iSCSI方案由Adaptec、Cisco、HP、IBM、Quantum等公司共同倡导 。它提供基于TCP传输、将数据驻留于SCSI设备的方法 。在千兆以太网出现以前,要传输这种类型的块数据,LAN的速度是无法胜任的;现在,10G以太网即将登台,这种基于IP传输块数据的方案无疑更具吸引力 。
iSCSI并不改变传统标准通信方案和网络基础架构的设置,但需要额外的千兆光纤以太网路由器及复杂的相关路由器软件来支撑,透过网络,以IP数据形式实现存储设备中SCSI数据的传输 。
2001年年初,为满足信息时代网络存储的需要,网络存储领导厂商IBM提出了"IBM零距离存储"的口号 。其针对客户从工作组到企业服务器的种种需求,提供了"全天候"存储的完全解决方案,从而在网络存储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其中,iSCSI技术作为该战略的核心技术之一,成为2001年春天存储技术的"闪光点" 。
iSCSI是由IBM下属的两大研发机构——-加利福尼亚Almaden和以色列Haifa研究中心共同开发的,是一个供硬件设备使用的可以在IP协议的上层运行的SCSI指令集 。简单的说,iSCSI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使其能够在诸如高速千兆以太网上进行路由选择 。iSCSI=NAS的低廉 SAN的高性能 。SAN架构需要高昂的建设成本,远非一般企业所能够承受 。与之相对,NAS技术虽然成本低廉,但是却受到带宽消耗的限制,无法完成大容量存储的应用,而且系统难以满足开放性的要求 。
iSCSI的使用在以上两者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基于IP协议,却拥有SAN大容量集中开放式存储的品质 。这对于一边要面对信息爆炸,另一边却身处"数据孤岛"的众多中小企业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