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的防治

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是成年羊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间或伴发间质性肺炎或间质性乳腺炎;羔羊常呈现脑脊髓炎症状 。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且在许多国家感染率很高,潜伏期长,感染山羊终生带毒,没有特效性的治疗方法,最终死亡,对畜群的生产性影响极大,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一、病原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属于反转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与梅迪——维斯纳病毒相似,基因组有20%同源性,在血清学上有交叉反应 。含有单股RNA,病毒粒子直径80-100纳米,浮密度为1.15克/厘米3,分子量5.5×106,由64S和4S两个片段构成 。
【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的防治】鸡胚、小鼠、豚鼠、地鼠和家兔等实验动物感染不发病 。无菌采取病羊关节滑膜组织制备单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2-4周细胞出现合胞体 。山羊胎儿滑膜细胞常用于病毒的分离鉴定 。接种材料包括滑液、乳汁和血液白细胞,其中以前二者的病毒分离率最高 。用驯化病毒接种山羊胎儿滑膜细胞经15-20小时,病毒开始增殖,96小时达高峰,接种24小时细胞开始融合,5-6天细胞层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多核巨细胞 。试验证明,合胞体的形成是病毒复制的象征 。因此,可用于感染性的滴定 。
二、流行特点 。患病山羊和潜伏期隐性患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山羊是本病的易感动物 。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子宫内感染偶尔发生 。感染途径以消化道为主 。病毒经乳汁感染羔羊,被污染的饲草、饲料、饮水等可成为传播媒介 。在自然条件下,只在山羊间互相传染发病,绵羊不感染 。无年龄、性别、品系间的差异,但以成年羊感染居多,感染率为15-81%,感染母羊所产的羔羊当年发病率为16-19%,病死率高达100% 。水平传播至少同居放牧12个月以上;带毒公羊和健康母羊接触1-5天不引起感染 。不排除呼吸道感染和医疗器械接种传播本病的可能性 。感染本病的羊只,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常不出现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只有通过血清学检查,才能发现 。一旦改变饲养管理条件、环境或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的刺激,则会出现临床症状 。
三、临床症状 。依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脑脊髓炎型、关节型和间质性肺炎型 。多为独立发生,少数有所交叉 。但在剖检时,多数病例具有其中两型或三型的病理变化 。
1、脑脊髓炎型:潜伏期53-131天 。主要发生于2-4月龄羔羊,有明显的季节性,80%以上的病例发生于3-8月间,显然与晚冬和春季羔有关 。病初病羊精神沉郁、跛行,进而四肢强直或共济失调 。一肢或数肢麻痹、横卧不起、四肢划动,有的病例眼球震颤、惊恐、角弓反张,头颈歪斜或做圆圈运动 。有时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或双目失明 。病程半月至1年 。个别耐过病例留有后遗症 。少数病例兼有肺炎或关节炎症状 。
2、关节炎型:发生于1岁以上的成年山羊,病程1-3年 。典型症状是腕关节肿大或跛行 。膝关节和附关节也有罹患 。病情逐渐加重或突然发生 。开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水肿、湿热、波动、疼痛,有轻重不一的跛行,进而关节肿大如拳,活动不便,常见前膝跪地膝行 。有时病羊肩前淋巴结肿大 。透视检查,轻型病例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重症病例组织坏死,纤维化或钙化,关节液呈黄色或粉红色 。
3、肺炎型:较少见 。无年龄限制,病程3-6个月,患羊进行性消瘦,咳嗽,呼吸困难,胸部叩诊有浊音,听诊有浊罗音 。除上述3种病型外,哺乳母羊有时发生间质性乳房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