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后仔兔腹泻的防治方法

长期以来,腹泻(拉稀)对养兔业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养兔生产和兔群保健的难中之难,腹泻之中以断奶前后的小兔发病率为最高,极大的影响成活率,为此对腹泻的发病特点和断奶仔兔本身的生理特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希望能对所有的养兔户和兔病防治第一线的朋友有所启示和帮助!
病原体 能引起腹泻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各种环境应激、病毒、细菌、寄生虫、饲料因素、饮水控制、气候变化、饲养管理不当等,断奶后的仔兔腹泻最大的原因是消化不良和吸收能力差,导致消化系统表现为拉稀、腹胀、便秘等临床表现 。
仔兔的生理特点是消化器官系统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断奶后饲料营养的吸收对象发生巨大的转变与消化生理转变需要一个磨合期,在这个时期内,如果不考虑其生理特点,以追求高速生长,突然换料,饲喂量的陡然增加,饲料配方不合理,以及其他致病因素,将会加大发生腹泻的机会!所以科学的配制饲料、合理的饲养和管理是减少断奶仔兔腹泻造成死亡,弱兔和生长缓慢具有重要的意义,配方的设计基础就要从仔兔的消化生理着手 。
1、断奶仔兔生理因素 。仔兔从出生到断奶的过程实际上经历了营养、心理、环境的三种应激,再加上营养吸收对象的形态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母乳中的乳蛋白、乳脂转变为植物蛋白原 。植物性蛋白的抗营养因子、酶抑制因子、致过敏因子等阻碍了营养分解和营养的吸收,应激和断奶日粮中抗原活性物质导致的过敏反应,使仔兔的肠微绒毛变短和隐窝加深肥大,导致仔兔对营养利用率下降,影响了消化和吸收 。虽然此刻使用抗菌药能减少仔兔腹泻,但其生长速度和营养状态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2、断奶对胃酸分泌产生阻碍作用 。这与断奶日龄密切相关,断奶后的胃PH值升高,而致病性大肠杆菌、球虫等在PH6-8间有较高的生长状态,并且饲料中PH一般在6左右,加上仔兔的胃酸分泌机能的薄弱使的胃酸不足,而胃酸对于激活胃蛋白酶活性杀菌,帮助消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断奶前,母乳中的乳酸对于维持消化系统的功能存在重要的作用,这是为什么断奶前死亡率比较低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饲料的酸化对于维持消化功能的正常有及其巨大的影响,对于黏度过高的饲料,导致胃酸渗透性不够,是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断奶早期应该考虑在饲料中添加柠檬酸、酸宝等酸化剂对于维持肠道功能减少病原有重要的作用 。
3、断奶导致的酶活性降低 从兔子的消化生理我们知道,兔子的小肠是靠消化酶帮助消化吸收营养的,这些酶有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而盲肠是依靠微生物活动分解转化吸收营养的 。由于断奶的巨大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膜中吸收酶活性下降非常惊人,这影响了酶对营养物质的调节与分解转化,导致过多未被消化的物质进入盲肠致使有害微生物产生的毒素的数量增大,并发生菌群转移,当大肠杆菌通过血液循环或者消化道进入小肠时,由于毒素对肠上皮细胞的毒害作用,改变了肠道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肠道的通透性改变,例如,水的吸收发生障碍会导致水分在肠道中滞留,所以摇晃兔子的时候会明显地听到腹部发出的水声;对肠道神经的麻痹作用将导致肠道蠕动过慢或者停滞,饲料停留在胃肠道内,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发生腐败恶化,有害物质被吸收损伤肠黏膜,并且发酵产气、黏膜脱落、肠道粘膜充血发炎 。建议在断奶后的饲料中添加各种酶制剂,提高肠道对饲料的消化能力 。
4、断奶仔兔发生腹泻的饲料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存在是发生腹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过高的植物蛋白,例如豆粕,另外还有劣质的棉粕、菜粕、花生粕等利用率有限 。所以在设计配方中,常降低豆粕,食量添加杂粕,但添加的前提是保证质量,不发生霉变,添加比例在10-15%,同时要注意氨基酸的平衡,适当额外补充必需氨基酸,也可以通过添加非植物性蛋白来解决这个问题,如鱼粉、血粉、优质酵母等合理平衡饲料中的氨基酸营养 。就目前蛋白质的计算方法的问题,所以按照书本上计算出来的粗蛋白(CP)含量并不能真正反映和满足兔子需求,所以并不是蛋白质含量越高月好,而是要考虑饲料中氨基酸的数量与比例关系 。家兔的11种限制性氨基酸中,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 胱氨酸,它们的数量在此期的饲料中要达0.8%以上才能有好的表现成绩 。所以配方设计中应该特别注意饲料原料的多样性和氨基酸的平衡,以提高兔的采食量,改善生产性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