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朱自清的春 七年级朱自清《春》课文( 二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钻”字用得何等传神;“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
春天里的花更美 。那花儿开得多么热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那花儿的色彩多么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儿的味道多么怡人:“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还有野花呢,“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当春天的阳光照临大地,杨柳吐出了新绿,微风轻拂,吹到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温暖柔和,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了 。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起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然后,又以极细腻的笔触,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最后是写春风中的乐音——鸟儿的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
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点:“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然后写雨中的景致,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 。
春景如此,春天里的人们是怎样的呢?春天来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写出“蛰伏”了一冬的人们迎来风和日暖的喜悦 。人们充满了希望,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
《春》的最后,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 。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
《春》(https://.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qishang/133751.html)的结构严谨精美,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 。至于语言的秀雅清新、朴实隽永,则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
4
朱自清《春》读后感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 。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 。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 。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