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里墙外刘老根大舞台完整版 刘老根墙里墙外女主唱( 四 )


女:墙里是寡妇家呀 男:墙外打光杆啊
女:两边空的落地 男:缺心又少肝呀
女:二嫂我自打守寡 一直没找伴
男:大发我四十多岁 没有老婆孩儿(没沾过女人边儿)
这几句交代清楚了人物的身份,二嫂是寡妇,一直没有改嫁,大发是光棍,原词为没沾过女人边,不但是光棍,还是老光棍 。
女:好政策打开了 心中的门两扇呀
男:多年的干巴树 又冒小牙尖儿呀
大发我返老还童 越长越添彩儿啊
女:二嫂我成介好乐 不愿意在打单啊
两家人单身了这么久没有作为,事情在什么时候起了变化呢?事情在好政策下起了变化,两家靠着王八出口丰衣足食之后,不但心情舒畅越长越年轻,而且终于开始掂对起自己的终身大事 。这出戏作为一出新戏,是在这儿点了改革开放的题 。
女:一看见光棍大发 心里就打闪儿呀
男:一看见寡妇二嫂 心里就撒欢啊
女:别看他憨的呼的 说话好红脸
竟能够在我的心中 占个大地盘
男:别看这墙里墙外 隔的不太远啊
可我总咧咧钩钩 不敢上跟前啊
第一句里的“心里打闪儿”我觉得是字幕打错了,我认为应当是“打色儿”,发音为shǎier 。这里面的色儿应该指色子(shǎi),也就是骰子,打色儿也就是掷骰子 。二嫂看见大发心里就像掷骰子一样,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不知该如何是好 。虽然东北也有“打闪儿”这种说法,但特指打闪电,要说二嫂见大发一面心里就咔嚓劈一个闪电,那二嫂卖王八的钱不一定够治自己这心绞痛 。这几句里二嫂的爱是明确强烈的,而大发虽然也喜欢二嫂,但是为人腼腆害羞,虽然心里撒欢,但是却不能作用在行为上 。
女:怕只怕惹出是非 两下都不够脸
男:光屁股推碾子 整不好得砢碜一圈儿
最后一句用歇后语,光屁股推碾子--转圈丢人,揭露了两家不敢有所行动的原因,是两人身份尴尬,怕事不成丢人现眼,在乡里乡亲面前没有面子 。这一个开场小段将故事的时间地点、前因后果交代的非常清楚,也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两位出场人物,为紧接着进行的主线剧情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
只是后面的剧情不是我要讨论的重点,我感兴趣的是女主角寡妇二嫂 。在成为寡妇二嫂之前,她首先得是你的嫂子 。
要说起二嫂,就必须提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你二哥,你二哥在故事中是完全缺席的,甚至当我们提及他的时候,二哥已经成灰了,但正是你二哥结了婚,赵倩楠才从赵倩楠变成了你二嫂,嫂子这个形象才得以成立 。为避免造成误会,这里强调一下,你不一定非得和你二哥有血缘关系你才叫他二哥,同一宗族下或者同一生活区域内的,只要辈分相同的前提下他比你大,他就是你二哥,这里的二哥二嫂是泛称,甚至有一些德行品质出众的二哥,全村不分男女老少都管他叫二哥,这种情况在农村并不罕见,二嫂也是基于这个前提下的称呼 。
嫂子这个艺术形象是非常值得推敲的,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充斥着数不清的嫂子,但是当我查阅文献的时候却找不到文学中嫂子形象的分析 。原因很简单,当你成了寡妇,对任何人而言你都是寡妇,但是当你成了嫂子,你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嫂子,这个身份不具有普遍性,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一些嫂子穿过岁月的光辉依旧闪闪发亮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的《洛神赋》是历史上最文采斐然的嫂子颂 。还有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女性角色,没有之一,打虎英雄武松之嫂潘金莲,再加上铁扇公主和王熙凤,四大名嫂这个古典女团可以直接出道了 。我觉得中国人,对嫂子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俗语云“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这句俗语是如此人尽皆知以至于每次只要有人吃饺子,你就会听到一个随机人物把这句话说出来,这句俗语与中国人民的代表食物饺子捆绑在一起,流传到了世界上每一个有饺子的角落 。但是,作为流传范围最广的俗语之一,这句是最粗俗的,冒犯性最强的一句 。“玩嫂子”也就是叔嫂间的不伦之恋,“好玩不过”也就是说不但好玩,而且是最好玩 。是什么造就了这种最好玩呢?首先,这种叔嫂关系一定是有违伦理纲常的,它提供了一种禁忌的快感,一种越界的体验 。其次是身份的选择,叔嫂同辈,年龄相仿,但又有古语言“长兄如父,长嫂如母”、“老嫂比母,小叔比儿” 。也就是说虽然叔嫂同辈,但自古以来嫂子被规范为一个与母亲相近的形象,叔嫂之情似乎又卷上一丝恋母的味道,往伦理道德的边缘又试探出深远的一步 。第三,潜意识里大家都觉得嫂子一定特好看,这就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对读者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凡特意写了个嫂子出来,这位嫂子一定国色天香,美艳绝伦 。且看潘金莲,就不说西门庆第一次见她回了七八次头,连和尚见了素颜的嫂子都“念佛号不知颠倒,颂经言岂顾高低”、“从前苦行一时休,万个金刚降不住”,这一帮老少和尚有多支棱,你嫂金莲就有多美 。正是在中国古典传统纲常和文人笔墨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嫂子的天然形象形成了,她是美丽的、温柔的、体贴的、暧昧的,我们对这种形象的认知是天然的、无意识的,这种形象从生活里流入文学中,又从文学中走回生活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