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的民俗饮食文化有哪些 西双版纳茶的特点( 四 )


3、布朗族酸菜茶、“喃咪茶”、青竹茶、烤茶
布朗族擅于制作晒青毛茶和酸茶 , 有吃“酸茶”、“喃咪茶”和饮“青竹茶”的习俗 。
酸菜茶: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贵客或作礼物相馈赠的一种腌菜茶 。制酸茶的时期在每年五六月份 , 将鲜叶蒸熟 , 放在阴凉处晾干水气后 , 装入竹筒中压紧封好 , 埋入土中 , 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 , 遇上喜庆之事或客人来访时 , 将竹筒挖出 , 取出茶叶拌上辣椒 , 撒上盐巴来款待宾客 , 可以直接嚼食 , 茶叶酸涩、清香、喉舌清凉回甜 , 帮助消化和解渴 。酸茶也可用开水泡饮 , 具有解渴生津、帮助消化的作用 。每当夏季 , 布朗族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做上许多酸茶 , 除自己食用外 , 还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 。特别是小伙子提亲订婚 , 一-包酸茶是送给姑娘家必不可少的礼物 。千百年来 , 布朗族人不仅实践总结出一整套制作酸茶的工艺 , 也总结了一套用酸茶治病疗疾的方法 。
“喃咪”是西双版纳各民族皆爱食用的一种菜酱 , 一般用菜花沤制而成 , 食用前拌入辣子、花椒、大蒜、芜荽等佐料 , 即成风味独佳的一碗酱 , 用各种生菜蘸食 , 也可直接佐餐 。“喃咪茶”也就是蘸喃咪吃的茶 , 是打洛等地布朗族以茶当菜的一种吃法 , 即将新发的茶叶一芽二叶采下 , 放入开水中稍烫片刻 , 以减少苦涩味 , 再蘸喃咪吃 。滋味浓醇、爽口 , 颇得野趣 。
青竹茶:一般是当地居民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采用 。布朗族喝的青竹茶 , 制作方法较为奇特 。首先砍一节碗口粗、30厘米多长的鲜竹筒 , 一端削尖 , 插入地下 , 再向筒内加上泉水 , 当作煮茶器具 。然后找些干枝落叶 , 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 。当筒内水煮沸时 , 随即加上适当新鲜茶叶 , 继续煮沸 , 经3分钟左右 , 即可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 , 便可饮用 。青竹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 , 所以 , 喝起来别有风铺味 , 久久难忘 。
吃烤茶:布朗族把“腊”(茶)摘回来 , 用锅炒、手揉、阳光晒干后 , 把“腊”(茶)放入“国哦腊”(小茶罐)中 , 在柴火上烤香 , 然后放水熬成茶汤来喝 , 据说喝了眼睛明亮 , 头脑清醒 , 不疼痛 , 布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山不带饭可以 , 不带‘腊’(茶)不行” 。把“腊”当作常备药而饮烤茶 。
4、彝族的“姜桂茶”、土罐烤茶
香 。《云南志》卷七说 , 唐代·樊绰书咸通四年(863):“茶 , 生银生城界诸山 , 散收无采造法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讲述了思茅、西双版纳古茶区饮茶方式 , 这也是中国饮茶的古法之一.古代本草家认为 , 茶味甘苦微寒 , 椒、姜、葱俱是热性 , 以椒 , 姜、桂等和烹而饮之 , 以去寒 , 故而被誉为饮茶良法 。如今 , 彝族、白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在煮茶时亦常有放入加姜、桂的做法 , 保存着的古代饮茶的遗风 。
“姜桂茶”烹煎与上述的描述一样 , 即把干毛茶和少许姜片、桂皮一同放入土罐茶或茶壶 , 在灶火上煨煮 , 煮沸半小时左右后端下来 , 倒入茶杯或碗中饮用 。此茶汤黄褐、姜茶香气 , 略带姜桂辛辣味 , 苦而回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