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告诉你答案 什么是懒蚂蚁效应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研究: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曾对黑蚂蚁群进行追踪,观察它们的分工情况 。
结果发现,大多数蚂蚁几乎不停歇,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而有少数蚂蚁,却整日在蚁群周围东张西望,无所事事 。
于是,生物学家在少数蚂蚁的身上做了标记,并称之为“懒蚂蚁” 。
当研究小组断绝掉蚁群的食物来源时,有趣的现象发生了:
平时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蚁群向新的食物源转移 。
原来懒蚂蚁们不是懒,它们看起来游手好闲,实际上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 “研究”上,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
在蚁群中,他们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像极了研究中的勤快蚂蚁,平时很勤奋,关键时刻却茫然,陷入“低效勤奋”的怪圈里,始终平平无奇 。
但比懒惰更可怕的,就是这种 “低效”努力 。
所以,别让行动上的勤奋,掩盖思想上的懒惰;别让低效努力,带偏你的节奏,毁掉你的意志和生活 。

一文告诉你答案 什么是懒蚂蚁效应



一文告诉你答案 什么是懒蚂蚁效应


没有思考,所有勤奋都是“低效”努力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公式:勤奋+努力≠好的结果 。
太真实了,自己就曾亲身印证过这个公式:
以为坚持看书写字,写作文笔就会熟能生巧;
以为坚持早起运动,魔鬼身材就会指日可待;
以为坚持打卡背诵,英语语法就会突飞猛进;
以为坚持加班加点,工资水平就会水涨船高 。
实际上呢?
书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文笔依旧不好;
身材一仍旧维持原样;
英语语法还是搞不懂;
工资依旧没有上涨…..
我们以为忙碌便是努力,努力便有结果,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
你自以为的勤奋,不但没有给自己带来好的结果,还浪费了时间,耗光了精力,一无所获 。
就像前面的我一样,将勤奋肤浅地理解为“每天坚持做…”可没有实质进展的勤奋,和自欺欺人有什么区别?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
为什么会这样?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一书中有段对话,很直白地说明了原因:
我惊诧地注视永泽的脸,“在我看来,世人都在辛辛苦苦地努力工作啊,难道我的看法错了?”
“那不叫努力,只是劳动而已 。”永泽简扼地说 。“我所说的努力不是这样,所谓的努力,应该要有主题,更要有目标 。”
李尚龙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说过:“任何没有计划地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 。”
2006年,谷歌在中国设立分公司 。
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北京3、4个工程师产出,都抵不上总部1个工程师 。
可北京的工程师每个人都很努力,并不清闲 。
后来,经过分析发现,北京工程师团队虽然忙碌,但是没抓住工作要点,所以效率不高 。
《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大部分人看似的勤奋,不过是思维上的懒惰导致的 。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
是不是很扎心?
勤奋并不难,只要条件具备,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
难得的是思考,没有思考,等于身体没有灵魂,勤奋没有任何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