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二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含山昭关伍相祠
伍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次子 。楚平王即位,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要将伍奢一家满门抄斩,只有伍子胥一人逃走了 。楚平王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日夜盘查所有过往行人 。终于,伍子胥逃到了吴楚交界的昭关,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地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过关真是难于上青天 。
危急之时,伍子胥遇上了东皋公,一个深藏不露的隐士 。东皋公邀请伍子胥到家里做客,说有办法帮助他混出关去 。东皋公每天好酒好菜招待,却绝口不提过关的事情,就这样一连过了7天,伍子胥再也忍受不了了 。这天夜里,伍子胥寝不能寐,辗转寻思,反侧不安,望着窗外的一轮明月,活生生地愁白了头发 。
伍子胥一夜急白了头,反而是一件大好事,只要稍作打扮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恰巧,东皋公一直等待的朋友皇甫讷回来了,皇甫讷长得非常像伍子胥,两人互换了衣服前后脚过关 。果然,皇甫讷被昭关的守卫当做伍子胥抓了起来,而伍子胥则趁乱顺利混出了昭关,最终逃到吴国 。
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世代相传,不仅编入辞典史册、搬上戏剧舞台、演绎成评书图本,还被后人作为“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其中一计“蒙混过关”的典例,当作“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的佐证 。昭关吸引了诸多文官武将、墨客骚人,会于此谈古论今、赋诗抒怀 。
为了记述史迹,南宋初年建“伍相祠”于昭关,就在关口的拱门之上 。抗日战争之前,千年古祠还能看见,是明三暗五的砖瓦青石结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气势不凡 。祠中供奉着伍子胥像,其身大腰粗、肩阔脸宽、浓眉大眼、须白且长,怒容满面地手按一把七星宝剑 。此外,祠内还有东皋公、皇甫讷的塑像 。
伍相祠内还有诸多匾额、楹联和石刻碑文等,其中含山县知县范贞所著的《宝塔诗》广为传诵:“眺,啸;荒山,古道;行路吟,亡家调;一段忧愁,千秋光照;无计雪亲冤,惶恤违君诏;生死二字虽悬,去就一心逆料;楚风飒飒逼人寒,吴境茫茫何日到;古来岂无去国逋臣,此地犹存故关孤庙;漫想芦中人何以捐生,尤羡浣纱女忽焉轻跳;吁嗟乎英雄自古惜英雄,伤心哉怒涛江上空凭吊 。”
成语
草船借箭
人物:孙权
发生地:巢湖濡须水域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桥段,谋才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仅用几只草船就“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故事中的诸葛亮胆识过人,颇受世人赞美传为佳话,并由此衍生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等,推动着智慧的启迪和发展 。然而,在正史《三国志》中,“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就发生在巢湖濡须水域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巢湖东关濡须口,“草船借箭”就发生在这里
“草船借箭”史实发生在公元213年,当时,吴军大将吕蒙、偏将军朱然领兵驻守“东关”,在濡须口建造了濡须坞,因其形似偃月又称之为“偃月城” 。濡须水就是今天的裕溪河,是巢湖最早的通江河道,那么濡须口在哪呢?就是濡须、七宝两山对峙间的水口,前者在今含山县东关镇,后者在巢湖东龟山(今银屏镇境内),二者接合部就是巢湖东湖口,东流濡须水直达长江 。
是年二月,曹操统帅四十万大军,由巢湖和西关两路进攻东吴 。据说,曹操统帅大营就设在东龟山上,与东吴兵马对峙的地方就在濡须口 。“双方兵来将往,激战数十次,对峙月余时间 。也就是在这期间,发生了流传后世的‘草船借箭’ 。”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昭堂考证大量文史材料后介绍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