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冯太后私生活不检点,但她的政治嗅觉却是灵敏的 。
至孝文帝时,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已近百年 。相较于气候适宜的中原地区而言,平城地处边陲,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灾荒多发,显然不是一个理想国都的建设地 。此外,从军事上讲,统一了北方之后,北魏的战略重点主要向南,都城太靠北,反而不利于对北魏整体国土的管控 。
所以,在冯太后执政过程中,她尝试加入了一系列带有汉化元素的政策,希冀通过这种手段改变北魏当时颓废的经济 。而这,不仅保障了北魏王朝租税和徭役的稳定征发,还意想不到地收获了辖地内中原士大夫对拓跋鲜卑的印象改观,为日后北魏王朝南迁中原打下良好的基础 。
05
【这个彪悍的民族为何消失了 姑苏慕容复是哪国后裔】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亲政后第一件事就是迁都洛阳,推行汉化 。
迁都毕竟是大事,牵扯到诸多鲜卑贵族的切身利益 。于是,孝文帝以“统一天下,建德立功”为名,兴兵三十万,御驾南伐,逼迫鲜卑贵族接受王朝迁都的既定事实 。
公元494年,经过长途跋涉,孝文帝终于将鲜卑大部带入了中原,北魏国都也从平城搬到了洛阳 。
没想到,这引起长期扎根草原的鲜卑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在他们的怂恿下,孝文帝的皇太子拓跋恂首先站出来反对自己的父亲,并公然逃回平城,准备起兵谋反 。为了大局,孝文帝只能忍痛赐死太子 。这下,随军南下的鲜卑族人皆不敢妄言半句了 。
为彻底断绝鲜卑贵族对故地的留恋,孝文帝要求所有随军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以河南洛阳为籍贯,死后必须葬于北邙山,不得回迁草原,否则视为抗旨 。
▲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龙门石窟 。图源:图虫创意
于是,一大批拥有自家牧场牛羊的鲜卑贵族,成了中原洛阳人士 。
随后,孝文帝又以不利胡汉合作为由,明令禁绝鲜卑贵族在官方文件上使用鲜卑语表达 。但他也明白,改变语言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针对具体实施步骤,他又做了一些调整,如要求30岁以下人士必须习得汉语,否则剥除其任官资格 。在圣旨的强制下,南下的鲜卑族人都学起了汉语,进一步消除了鲜卑人与汉人之间的语言隔阂 。
孝文帝还要求原鲜卑八大部落达奚、独孤、步六孤等,通通改用汉姓,并以身作则,取“万物之元”的含义,给全体拓跋皇族钦定了汉姓元氏,拓跋宏也由此变成了元宏 。
经过这一系列改革后,鲜卑人的文化与生活习惯已与汉人无异 。但正如后世苏东坡所言,“赤髯碧眼老鲜卑,回策如萦独善骑”,唯独在长相上差别甚大 。故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压轴,就是推行胡汉通婚 。在原鲜卑八大部的基础上,他效仿中原盛行的门阀制度,将原鲜卑八大部与中原五姓七望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门望世代相传的新贵族阶层 。
从此,南下的鲜卑族正式融入汉族,成为华夏大家庭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
06
不过,上天并不打算给孝文帝多留时间 。在迁都洛阳五年后,亲率大军抵御南齐部队的孝文帝病逝军中,享年33岁 。随着他的离去,正在进行的改革被迫中断,又一影响历史进程的乱世开启了 。
自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旧都平城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 。政治环境的突变,导致原先担负拱卫首都重责的边境六大军镇同时失能,逐步沦为北魏王朝的“弃子”,成了发配戍边犯人的最终归属地 。
更为凶险的是,由于北魏统治阶层汉化程度逐步深入,官员任用开始讲究门荫出身,导致一向以戍边为业的六镇将士更无出头之日 。
推荐阅读
- 冬瓜肉丝炒木耳的做法?
- 大的青芒果怎么切 青芒果怎么切视频
- 牛腩是牛哪个部位的肉
- 八款最去湿气的祛湿汤排骨 八款最去湿气的祛湿汤
- 每天吃花生酱会胖吗 吃花生酱会胖吗
- 肺纹理增重是什么原因 肺纹理增重什么意思
- 琥珀的科学价值是多少 琥珀的科学价值
- 新疆省本民族的建筑风格是什么
- 小户型客厅适合怎么样的茶几小客厅适合什么形状茶几
- 心如金坚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