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公积是什么会计要素 资本公积是什么

资本公积是什么?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投入的,但不能计入实收资本的资产价值,或从其他来源取得、由投资者享有的资金 。
资本公积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等 。

资本公积是什么会计要素 资本公积是什么


资本公积的用途是转赠资本 。
资本公积从来源上看,不是由企业实现的利润转化而来,本质上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 。资本公积主要用途是用来转增资本,其明细科目有八个,其中不能直接转增资本的有3个 。
二、有限公司创立时,出资者认缴的出资往往与注册资本一致,不会产生资本公积 。在有新的投资者界入时,投入的等于按投资比例计算的出资额,计入实收资本,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这点与长期股权投资中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区别开来 。
三、企业接受投资者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在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后,按投资各方确认的资产价值作为实收资本,确认的资产价值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所占份额的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 。
四、股份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要确认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发行股票所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发行费用,减去发行期间冻结期间产生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没有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支付发行费用的部分,直接计入财务费用,不作为长期待摊费用 。
五、企业为减资等目的,回购本公司股票,属于所有者权益变化,回购价格与所对应股本之间的差额不计入损益 。依次冲减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如回购价格低于所对应的股本,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六、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按形成资产并留存企业的计入资本公积,形成资产后上交的部分不计入资本公积 。对未形成资产报经核销后(费用化)不计入资本公积 。
七、具体核算规定:1、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先全额转入资本公积,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再另行调整 。2、接受现金损赠时也是通过待转资产价值进行核算,年底再进行所得税的计算 。3、企业改组时评估增值应调整资产账面价值,同时在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计入资本公积 。4、评估日与调账日不一致时,是以调账前的账面金额为基础,评估增值的用加法,评估减值用减法 。如果这期间数量发生了变化,已减少的数量评估差额不再调整,需要调整的是在调账日仍然保留在企业中的部分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 。实践中是计算原材料增值率 。5、会计核算上,未分配利润是通过利润分配科目进行的 。收入与成本通过本年利润归集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然后进行分配 。分配时采用利润分配的其他明细科目 。
八、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是当企业对其被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变动影响其所有者权益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增加的资本公积,以及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 。
资本公积是什么意思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 。
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
【资本公积是什么会计要素 资本公积是什么】拓展资料:
1. 根据会计准则,可以计入资本公积的信用项目有四项:资本(权益)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资本转换差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