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2022年最新一期 新闻周刊2022( 三 )


中国新闻周刊以“迷药”、“强奸”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检索 , 共有136篇文书 。在这些公开的案例中 , 熟人作案并不少见 。此外 , 还有团伙多次作案 。除熟人外 , 约见网友也成为犯罪分子下手的常见场景 。与此同时 , 逃脱者寥寥无几 。
在浙江高院2019年裁定的一起案件中 , 3名被告人通过“迷药”在2个月的时间内对10名女性实施了性侵害 。法院认为 , 药物的售卖者袁某明知上述3人强奸妇女仍为之提供麻醉药物 , 其行为亦已构成强奸罪 , 在强奸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 , 系从犯 。
此外 , 在相关的案例中 , 也存在被害人事前或事后与当事人交往的情况 。有观点认为 , 这种情况下 , 双方发生关系的行为是否违背妇女意志或有争议 。
2017年8月至12月期间 , 杭州男子叶某先后对女子王某、慎某和易某实施性侵害 。该案中 , 王某苏醒后便报了警 , 但被害人易某未向公安机关主张其遭到叶某违背其意志的行为的侵犯 。
经杭州中院认定 , 被害人易某虽有在案发前微信上与被告人叶某的联络频繁 , 后在不知道叶某采用下药的方式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情况下 , 与叶某有发展为男女朋友的倾向且对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配合不够积极主动等情况 , 均不足以影响对易某案发时主观意愿的判定 。随后 , 叶某被认定具有强奸妇女多人的加重情节 , 增加了5年量刑 。
“被害人与行为人事前事后的态度、关系 , 并不影响行为定性 , 分析行为的法律性质 , 主要看其案发时 , 是否足以使得被害人失去意识 , 处于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 。”彭新林称 , 双方的关系或被害人的谅解只可能在量刑上会有体现 。
一般来说 , 强奸案件常见采取的是暴力、胁迫的手段 , 下迷药则统属于强奸定性中的其他手段 。然而在彭新林看来 , 迷奸型犯罪是近年来的新类型的一种高发强奸案件 , 更有隐蔽性 , 侦查取证难度也更大 。“很多时候 , 犯罪分子是把迷药下到酒里面 , 到底是酒精引发了‘醉酒’ , 还是吃了迷药 , 当事人很难判断 。”
刘昌松介绍称 , 1979年刑法在制定的过程中曾有一稿草案规定 , 强奸罪的一般情节中 , 以暴力、胁迫手段强奸的 , 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以其他手段强奸的 , 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 也就是说 , 当时有立法人员认为其他手段强奸相对轻一些 。“但最后通过的法律没有作这种区分 , 因而不应从轻判处 。”他表示 。
范辰也表示 , 不能因为受害人可能免于暴力的摧残而认为迷药型强奸的危害性相对更小 , “一些药物对人的健康同样危害很大” 。
这种犯罪背后也形成了黑色的产业链条 。彭新林认为 , 惩治此类犯罪 , 首先要惩治兜售“迷药”的人 。
他表示 , 若卖方明知行为人要实施性侵犯罪 , 还销售给对方 , 在实质意义上就构成了强奸行为的帮助犯 。上游违法犯罪必须要全链条、全环节打击整治 , 这是一个综合治理问题 , 其中电商平台要承担主体责任 , “没有买卖就没有性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