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黄土高坡》)
这首歌唱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一年中的主要风向 。亚洲东部是典型季风气候分布区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这就形成了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上高压的势力大大增强,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风 。冬季相反,形成西北风,这就是歌词中所说的一年中的风向,“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
21.“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 。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
22.“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 。一般情况下,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即“清明时节雨纷纷” 。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随着夏季风增强,锋面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虽已减弱,但仍可影响到江淮地区,两种气流在这里交锋,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而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天气,即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 。七月中旬以后,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增强,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 。
有的年份夏季风特别强,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移到华北、东北,江淮地区基本无梅雨期,成为“空梅”,造成干旱灾害,即“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而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比正常年份来得早,雨季时间也长 。这样,在我国就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 。相反江淮地区形成“涝梅”,产生南涝北旱的格局 。
2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白居易《杜陵叟》)“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白居易《采地黄者》)
本组诗句说明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及秋季早来的寒潮带来的危害 。春季和夏初,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加之多风,蒸发较强,而南方夏季风前缘雨带尚未移到本区,降水少,因而这里春旱相当严重,“春雨贵如油” 。春旱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十分不利,正如诗中所说的“麦苗不秀多黄死”、“麦死春不雨” 。七、八月份,当锋面雨带移到华北时(此时为快行冷锋),华北地区降水较多,即“夏雨满地流” 。有的年份,北方寒潮来得早,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危害很大,即“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禾损秋早霜” 。由此可说明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季节不是冬季,而是春秋两季 。
24.“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在高空,由于距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在海拔高的地区(如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
2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推荐阅读
-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
- 形容老板抠门的对联
- 仲父吕不韦是怎么死的
- 形容魅力的成语
- 中国最长的朝代是哪一朝共多少年
- 形容海的四字词语
- 手工制作香甜可口的米糕,简单易学!
- 销售产生的增值税要计入成本吗
- 蔓越莓饼干的做法 蔓越莓饼干来了
- 形容千万不能浪费时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