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的度数多少 为何古人能喝上好几坛都不醉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上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现在喝的酒,主要就是红酒、白酒、啤酒,一般低段位喝啤酒,肚子有多大,就能喝多少;高段位喝白酒,不管多牛叉,几杯就到位 。
喝红酒的是整洋事,我纵横江湖这么多年,所见到的喝红酒的场景并不多,有的时候跟媳妇来点小资情调,喝点红酒兑点雪碧 。

古代酒的度数多少 为何古人能喝上好几坛都不醉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都喝什么酒?为什么感觉他们喝酒千杯不醉,比如《水浒传》中的武松,在杀人后,街坊邻居为他送行,武松也不知道喝了多少碗酒,是古代人的酒量大吗?
其实,要是把古代人挪到现在,灌他两杯高浓度白酒,领他去KTV,他也得下水 。
古代主要喝的酒是米酒和黄酒,关于两者之间的差别我也没太搞明白,查资料显示,大概二者的工艺差不多 。
只不过米酒用大米、黍米、粟米等谷物为主要原料做的,而黄酒的原料不止于这些,还包括其他的 。
另一方面,米酒是新酒,也就是刚酿造出来的,而黄酒是陈酒,米酒在保存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黄酒 。
整体来说,黄酒可能包括了米酒,度数也比米酒高一点 。
古代酒的度数多少 为何古人能喝上好几坛都不醉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情况又不一样,所以,说法也很多,我如上所述,还需要懂酒的朋友指点一二 。
不管是黄酒还是米酒,都是谷物发酵酒,制作过程简单,通常是米饭蒸熟后,晾凉,然后拌上酒曲,进行发酵 。
发酵之后再用筛子把酒糟过滤掉,剩下的酒放到坛子里面封存,到一定时候就能拿出来喝了 。
这种酒,有的老百姓都能酿,酿酒技术跟现代无法比,有的时候酒里面还有一些米渣,喝的酒也并非完全透明的,有些浑浊 。
因此,也有称古酒为“浊酒”,北宋范仲淹就曾写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样的名句 。
古代酒的度数多少 为何古人能喝上好几坛都不醉


因为酿造技术低,大多数酒的度数并不高,普遍在十度以下,最高不会超过十五度,技术差一点的则可能只有三五度 。
三五度的酒其实跟水已经没啥区别了,喝这样的酒自然是千杯不醉了,能喝多少水,就能喝多少酒了 。
但是中国古代的酒,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经过时间的推进,提纯技术越来越先进,酒的度数也会逐渐提升 。
当然,黄酒这种酒,即使技术再成熟,它的酿造工艺在那里,度数应该还是低水平的 。
古代酒的度数多少 为何古人能喝上好几坛都不醉


蒸馏酿酒技术的出现,彻底提高了中国白酒度数 。
关于蒸馏酒是中国自主发明,还是来自其他国家,目前还不太好考证,甚至在什么时间出现的,都是个问题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认为是元代时期出现的:“烧酒(就是蒸馏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 。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
相对于发酵酒来说,蒸馏酒酿造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蒸馏器上,通过蒸馏提纯,含有杂质更少,甚至可以直接提纯出酒精 。
古代酒的度数多少 为何古人能喝上好几坛都不醉


元代文献中已有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但是如果因此认为蒸馏酒最早起源于元代,也有问题,经过大量学者考证,宋代时就已经存在蒸馏器 。
在唐诗中,甚至也有蒸馏酒的诗句,唐诗《荔枝楼对酒》中写道:“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而另一则诗中则写道:“久闻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长安”,可见唐代已有蒸馏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