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对偶的诗句有哪些 对偶的诗句有哪些六年级( 二 )


含风鸭绿粼粼起 , 弄日鹅黄袅袅垂 。
面对南浦盎然的春色 , 诗人诗兴大发 。“含风”二句系写眼前景物 , 也是历来传诵的对偶佳句 。其中“含”对“弄”都是及物动词 , “风”对“日”都是名词 , “鸭绿”对“鹅黄”都是名词 , “粼粼”对“袅袅”都是形容词 , “起”对“垂”都是动词 。不仅大类相同 , 小类也是相同的 , 如风、日是天文对;鸭绿代水 , 鹅黄代柳 , 是景物对 , 而鸭与鹅皆是家禽 , 绿与黄皆为颜色;粼粼、袅袅则均属形况叠字 。
上下句间 , 意之轻重 , 力之大小 , 如铢两悉称 , 然我们骤读之 , 似自然言语 , 未尝有对;细察之 , 乃觉工切精严 , 毫发不爽 。而更让人称颂的 , 是这些所描摹的意象都带着诗人的情意 。绿水含风 , 黄柳弄日 , 一个“含”字 , 一个“弄”字 , 已显现出感情的色彩 。含风之水“粼粼”而起 , 弄日之柳“袅袅”而垂 , 我们自能感受到诗人面对美丽的大自然时内心所涌动的那份喜爱与欣赏 。虽说诗人描摹的是客观的风景 , 但却透露出自己的心情 。
如果拿同样写景的对子“鱼跃练川抛玉尺 , 莺穿柳丝织金梭”来比较的 , 哪个死板 , 哪个鲜活 , 真是一目了然 。
诗的属对 , 或是摹景状物 , 或是抒情写意 。对于摹景状物来说 , 要求的是背后的情感;而对于抒情写意来说 , 则要求的是流走的神韵 。因为凡是两两相对总容易犯意近的毛病 , 古人所说的“合掌” , 就是形容上下诗句的意思雷同 , 好像是人的左右手掌 。
如郎士元的《送钱起》诗中有这样一联:“暮蝉不可听 , 落叶岂堪闻 。”“不可听”不就是“岂堪闻”吗?语异而意同 , 形成堆砌 。流走的神韵要求在对偶中 , 诗人的感情是挥洒的 , 是流动的 , 而不是像“不可听”对“岂堪闻”那样 , 是死板的 , 是停滞的 。
试看杜甫的《登高》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六岁之际在夔州重阳登高时所作 。全诗通过登高时所见秋江的景色 , 倾诉了暮年天涯、孤独多病的悲苦凄伤的感情 , 杨伦曾评之为:“高浑一气 , 古今独步 , 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胡应麟更是说:“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 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
全诗采用八句皆对的形式 , 句法极其严整 , 可称是一篇之中句句皆律 , 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 然而读起来一意贯穿 , 一气呵成 , 于工整之中特具流丽的风姿 。先看第一联“风急天高” , 出句是仰望 , 对句是俯视 , 紧紧围绕着夔州江边富有秋季特征的六种景物风、天、猿、鸟、洲渚和沙滩来写 , 读来若未尝有对 , 但细细研读 , 不但句法相似、词性相对、平仄相拗 , 而且在写景中已寓及作者之情 。
再看第三联“万里悲秋” , 仅十四个字就含有八层意思 。万里 , 地隔辽远;悲秋 , 时序凄惨;作客 , 羁旅他乡;常作客 , 滞留长久;百年 , 年岁已暮;多病 , 身衰病疾;登台 , 远望故乡;独登台 , 无一亲朋 。如此悲伤苍凉的情感以工整精严的对仗出之 , 而又能任笔挥洒 , 一气流转 , 脱口而出 , 全无板滞 , 这也正是杜诗的令人难及之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