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端叔书文言文翻译 答李端叔书文言文译文

《答李端叔书》的译文:我叩首再次向您致敬 。听闻您的名字已很久了,又在相识的朋友处常常见到您写的诗文,虽然不多 , 也足够可以大致知道您的为人了 。

答李端叔书文言文翻译 答李端叔书文言文译文


平常的时候,我们不通书信,怠慢的过错还可以宽恕;等到您痛苦地居丧,我也不曾写一个字来慰问;鄙人的弟弟子由来到这里,先承蒙您赐我书信,又一次因懒惰而没有立即回信 。笨拙迟钝,不讲礼貌 , 到了这种程度,而您却到底没有弃绝我 。近来在驿递之书信中又收到您的亲笔信 , 对我如此情深义重,我读后真要脸上发烧惭愧而汗下了 。
您才华高超识见明达,不应当随便称赞别人,是不是因为黄庭坚、秦观等人(称扬我)的话,您真认为是那样吗?我这不肖之人被世人所憎恨,而他们二人却喜欢称赞我,好比古人偏嗜菖蒲酱和羊枣,不容易追问出原因来是一样的 。认为他们两人的看法虚妄,当然不可;而要想因此改变一般人对我的看法,那更加不可以啊 。
答李端叔书文言文翻译 答李端叔书文言文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写文章,只是专门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罢了 。等到中了进士以后,还贪心不足,又参加了制策的专科考试 。其实有什么实际意义?而那次专科考试号称为“直言极谏”,所以常常谈今说古,考证评论是非 , 以求得符合“直言极谏”的名称罢了 。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既然因为在这个名目下考中了,便认为确实在这方面有点才能,所以在文章中争辩、谈论,直到现在 , 因此而得罪差一点被处死,真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多么可笑啊 。然而世上一般人便认为我要想标新立异,那就太过分了 。胡乱地论述利害,评说得失 , 这正是参加制科考试的人的一种习气,好比候鸟和时虫,到时就叫,过时就停,对于当前的政治又有什么损害呢?我常常怪如今的人太过看重我,而您也这样地称扬我 , 更加不符合实际 。
我自从得罪以来,深自闭门 , 杜绝与外界的交往 。常乘小船,穿草鞋 , 纵情于山水之间,跟樵夫渔父混杂相处 。常常被醉汉所推搡责骂,反倒常常暗自高兴,因为逐渐使人们不认识自己了 。平生的亲朋友好也无有一个字的信寄来,即使个别的有信寄来也不回信,自己庆幸差不多可以避免与世人交往了 。而您又再称扬推重,这很不符合本人的愿望 。
树木长有赘瘤,石头上有晕圈 , 犀角中间相通,用这些特征来使人觉得它美而喜欢它,其实这都是这些东西有病之处、欠缺之处啊 。我谪居到这里后无事可做,常默默地自我察看反省,回顾三十年以来的所作所为 , 大多都是这种有病之处 。您所看到的都是过去的我而不是今天的我啊 。恐怕只听到那种虚名而不考察真情,只注意那种现象而忽视了实质吧?或者是将要采取其中某一点吧?这件事不是见面无法详谈 。
我自从获罪以后 , 再也不敢写诗作文 。这封书信虽然不是什么文章,但由于是信笔写出我内心的看法,不觉连篇累牍 , 也不必给人看 , 一定要理解我的意思 。
一年将尽,天气十分严寒,万望节制悲:衷多吃东西 。其他情况不再赘言 。
《答李端叔书》
轼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 , 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 。
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 。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 , 而足下终不弃绝 , 递中再辱手书 , 待遇益隆 , 览之面热汗下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