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蔗糖”无等于无糖,都是偷换概念 “零添加”不等于无添加( 二 )


行业内也有不少声音认为,“零添加”概念被过度炒作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其营销意义大过实际的健康和品质属性 。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告诉采访人员,当今的食品工业领域很难做到“零添加”,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各种食品添加剂和添加成分,主打“零添加”,实际上就是伪概念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以目前的食品工业研发和生产技术来看,“零添加”不可能完全做到,所以如何界定“零添加”概念还要进一步观察 。但他注意到,目前很多品牌利用“零添加”概念作为产品附加值,造成产品价格虚高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也发现类似情况,大部分“零添加”酸奶的售价都显著高于同类高端品牌产品,例如“简爱0添加糖裸酸奶”四联包售价37.5元,平均每杯9.4元,“卡士0添加酸奶(原味)”售价则达到33.9元/瓶 。
“零添加”不等于健康
“这个产品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特别健康,对孩子身体特别好 。”这样的一段话发生在北京某大型超市内,一名销售人员向一名年轻妈妈介绍简爱酸奶“零添加”的妙处,年轻妈妈对这样的营销话术颇为受用,当场买下了两盒产品 。
在采访人员的走访中,这样的情景多次出现,很多为人父母的消费者出于对“零添加”的信任而购买产品 。品牌方似乎也深谙此道,成功找到产品的育儿健康突破口 。
事实上,据受访专家介绍,“零添加”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对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的一种误读,以健康为名,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 。
马冠生说,从食品安全和改善食品口感的角度,食品添加剂都是在食品工业体系中所必要的 。也正是千姿百态的食品添加剂,构成了当前各种各样的食品形态 。我国国家标准对食品添加剂做了明确的规范,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完全没问题的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采访人员,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添加糖含量≤0.5克,含热量≤17千焦即可标注“零糖”和“零卡”,所以不一定是消费者理解的“零” 。通常厂家标注无糖是无添加蔗糖的意思 。
另一方面,和润、元气森林等部分品牌宣称“零糖”的产品,用代糖质代替蔗糖,对于人体健康是否真的无害,行业内也普遍存在争议 。
一些行业专家表示,虽然代糖质没有能量,不会造成血糖的变化,但无糖不意味着不胖,也不代表着健康 。
“吃着甜但糖没来,反复如此骗身体,不排除会出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以及糖代谢紊乱的问题,导致反而更胖;另外喝这种饮料会心理松弛,随意吃喝,总热量摄入反而更高,结果是更胖了 。”朱毅同时表示,以往就有研究表明一定量的赤藓糖醇可能引起一些胃肠道敏感人群腹泻,还有研究显示三氯蔗糖这样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可能会影响肠道微生态,这是吃代糖反而胖的一个最可能原因 。
一些专家也提醒消费者,除了不会造成血糖的升高外,代糖质依旧存在引发龋齿、肥胖的风险,过量食用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零添加’概念的提出应该是匹配了当前的消费诉求,但是从产业端来看无法做到真正的零添加,所以‘零添加’更多的是一种噱头,或者说是夸大其词的宣传 。”朱丹蓬认为,“零添加”概念被追捧不应该是乳业发展的科学方向 。
接受采访的乳业专家告诉采访人员,“零添加”并不是评价乳制品品质好坏、是否健康的标准,消费者应该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更深层次的奶源品质、加工技术等方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