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蔗糖”无等于无糖,都是偷换概念 “零添加”不等于无添加( 三 )


“消费者切不要被伪健康概念忽悠 。”一位乳制品企业技术人员表示,真正要探究酸奶品质好坏和健康程度,最主要考虑两个指标,一是奶源是否优质和足够新鲜;二是产品发酵菌种是否属于优质菌种 。
朱丹蓬表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征求意见稿已经给出明确指引,目前停留在征求意见层面,政策上处在空窗期 。但是随着国家监管的收紧,对于企业“零添加”概念的违规营销、产品夸大其词等问题会有一定的遏制 。
前述行业人士认为,出于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规范和约束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维护食品市场竞争秩序的需要,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规定,对食品标注“零添加”的做法正本清源 。
日前,《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食品标识中不能使用“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 。
以往不少食品包装都标注“零添加”“不添加合成着色素、不添加增味剂”等字样,也因此收获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但不得不说,“无添加”其实很大程度含有“忽悠”的成分 。
“零添加”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任何添加剂 。但仔细想想,现代社会中可能吗?蒸馒头过去也得放碱面,现在也得用酵母吧?做面包也是如此 。更不要说在食品工业化生产的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众多企业加工的预包装食品的痕迹,想找到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恐怕很难 。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商家包装上醒目地标注“零添加”的食品,实质上却是有添加的,所谓“零添加”有时只不过是商家宣传的一种手段,不仅损害消费者知情权,而且扰乱了食品市场竞争秩序 。
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并不是妖魔鬼怪 。越是发达的国家地区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就越多 。目前在美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高达4000多种,而我国只有2000多种,其中包含1000多种香料 。其实,合法、适量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无碍健康,还会让食品保鲜、增加口感 。
反之,即便真的“零添加”,也不等于一定安全 。如果没有防腐剂的发明,我们还停留在吃腐烂变质食物的年代,因为可能无法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导致食品容易变质 。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仍是食源性疾病 。
食品添加剂的科普相对滞后,给了相关谣言以及商家公开忽悠提供了机会 。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事,到了不得不科普的时候了 。在中国食品科学院院士孙宝国教授主编的《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一书中,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国制作豆腐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卤水豆腐里的卤水就是最典型的食品添加剂 。
最后,我们真心希望在未来的科普中,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为人们正确认知添加剂多做工作,再配合相关制度来规范商业行为,确保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同时,继续完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有信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