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这篇文章把美国生猪养殖产业说透了!( 二 )


从不同规模养殖场的出栏量占比来看,1988年出栏量1000头以下的养殖场占总出栏的32%,而出栏量在50000头以上的占比惟独7% 。到2010年,规模在1000头以下的养殖场出栏量占比下降到2%左右,相应的出栏量在500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出栏量占比上升到51% 。生猪养殖场能够进行快速规模扩张一方面是因为大量小散退出释放了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因为规模化养殖在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供养稳定及产品品质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契合了行业整合需要 。
技术革新助推养殖效率提升
生猪养殖方面的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实践是推进美国养殖业规模化变革、提高猪场养殖效率的主要缘故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诸如遗传基因学、营养学、饲养设备改进、医药服务、组织管理等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技术提升和应用推广 。例如人工授精技术的采用可以有效提升猪群的基因潜力及种猪的受孕率,1990年该技术仅在7%的养猪场应用,到2000年这一比例增长到23%,2006年达到40% 。从另一角度看,大规模的养殖场尤其是育繁一体化的大型养殖场对于先进技术的引进采用更为普遍 。使用人工授精的养殖场数量2009年占比为20%,但这些猪场的生猪出栏量占比达到84% 。其他技术的应用在猪场层面比重普通都低于50%,但其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重要都在65%以上 。
技术的革新与实践促进猪场经营效率的不断提高 。PSY(母猪头均年产仔数)提升了一倍,由70年代的10头左右增添到20头;同时窝均产仔数由1974年的7只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8.8只左右,产仔效率提高26% 。生猪出栏体重也浮现显然提高,由之前的245磅上升到270磅左右 。这主要得益于规模化的养殖场更加注重繁殖、育肥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成本效益,以获取竞争优势 。
专业化养殖成行业主流模式
生猪养殖规模化的不断推进也带来了养殖场的专业化发展 。美国传统的养殖场大都属于育繁一体化模式,从种猪繁殖到育肥猪出栏全程参加 。规模化的养殖场更多依据生猪的成长周期实行专业分工,不同养殖环节孤立经营 。根据生猪的生长周期,生猪饲养可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繁殖(Farrow)--仔猪哺育(Feeding)--育肥猪饲养(Finish),并依此设立专业的种猪选育场、仔猪哺育场及育肥猪饲养场 。第1阶段繁殖,专门的种猪场致力于种猪选育及仔猪繁殖;第2阶段仔猪哺育,仔猪哺育场所提供专门的哺育设施、专业化的饲料和人工照料,经过8~10周的光阴,猪仔的体重达到40-60磅后将其转移至育肥猪场;最后,育肥猪养殖场主要尽职生猪饲养至出栏标准,育肥过程采用专业的饲料配方和科学养殖技术 。养殖场的专业化极大地提高了养殖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疫病的防控 。
育繁一体化的生猪养殖场在1992年占比60%以上 。随追薯场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专业化的养殖方式也不断推广 。到2004年,专门的育肥猪场数量已到达80%左右,而传统的育繁一体化猪场数量下降到不足20% 。
相比于自繁自养农场,专业的育肥农场在饲料、人工及生产成本等方面效率更高,成本消耗更低 。饲料消耗是生猪养殖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专业的育肥场在先进的饲养技术支撑下,其饲料系数相比于自繁自养农场要高出1.65倍 。同时受益于规模经济效益及专业饲养人员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猪场在人工效率方面要高出育繁一体化猪场近4倍,总的生产成本可减少37% 。
阶段三:规模化步入深水区
陷入21世纪,美国规模化相对减速:生猪养殖场数量稳中微降,生猪总存栏量及场均存栏趋于稳定;但在结构上,大型养殖场的数量和存栏占比仍处于稳步上升状态 。规模化后的美国生猪存栏总量维持在6000万头左右,集体波动幅度不超过10% 。近几年来,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宛然已接近天花板,生猪场均存栏量在920头附近徘徊 。同时从生猪养殖场的数量来看,由8.6万户徐徐减少到7万户左右 。但从结构上来看,存栏在20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数量占比进一步上升,由2000年10%增添到16% 。存栏结构上,变幻比较显著的表现在年末存栏超过5000头的超大型养殖场,这类养殖场数量由2000年的2000家左右增添到2009年近3000家,年末存栏量占美国国内存栏总量的比重也处于稳步上升状态,由2002年的53%增添到2009年的62%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