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是怎么死的,李善长和刘伯温谁的功劳大?


李善长是怎么死的,李善长和刘伯温谁的功劳大?


李善长是怎么死的李善长的死因,很简单,就是被朱元璋定下了谋反罪 。一般来说,像李善长那样能在皇帝身边发挥自己的才华,是一件好事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 。因此最后被朱元璋赐死,而历史上对于李善长的死大致有三个原因 。
李善长画像
一就是李善长太过了解朱元璋了 。人往往有这么一种思想,伤自己最深的就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所以朱元璋当时已经是统治阶级最高位了,心里肯定不如从前般平静 。
二就是李善长太不会掩饰锋芒 。李善长被称为汉代萧何,其实这已经是一个信号了 。李善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加上与朱元璋关系亲近,这使得朱元璋难免心有不安 。
三就是牵连的问题 。李善长和朱元璋关系近,但李善长和胡惟庸的关系也近 。李善长和胡惟庸是同乡,且李存义儿子娶了胡惟庸的侄女,加上胡惟庸也是靠李善长的引荐 。朱元璋很明白这一层关系 。所以当胡惟庸谋反案爆发初期,李善长并没有受到牵连 。但是一次意外,再次翻出了胡惟庸案的时候,李善长说过的一句话进到了朱元璋耳里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被最亲近的人背叛的感觉让朱元璋顿起杀意 。
或许李善长太过热爱功名,不懂得度的把握,所以最终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当皇帝感受到威胁的时候,再多的功劳、再多的免死铁券,也是毫无用处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
李善长和刘伯温,谁的功劳大?李善长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 。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 。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 。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 。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 。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 。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 。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 。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 。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 。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
【李善长是怎么死的,李善长和刘伯温谁的功劳大?】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 。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
晚年生活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