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没打过一个电话!单亲妈妈起诉儿子返还370万购房款,法院支持( 二 )
法院判决:370万元购房款应被返还
东城法院审理认为,该案的争议焦点为杨晴向儿子杨阳支付的370万元款项性质应如何认定 。
从法律规定的层面来看,该案中,杨晴依据转账凭证及杨阳向其外祖母发送的微信记录内容,主张370万元款项系借贷性质,而杨阳辩称该笔款项为赠与性质,应对此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赠与事实的证明标准高于一般待证事实,需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 。
法官表示,该案中,杨阳并无证据证明母亲明确表达过案涉款项系赠与的意思表示,仅通过二人的母子关系及款项用于给其购买婚房的事实推定案涉款项系赠与性质 。对此,法院认为,杨阳在与其外祖母的聊天记录中明确表示“把通州的房子卖了,让我妈拿着她原来卖房的钱再换一个房,我再攒钱买一个房 。”这表明杨阳同意将案涉370万元款项归还杨晴,故杨阳主张案涉款项系赠与性质的抗辩意见无法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赠与事实难以成立 。
此外,法官表示,从伦理人情的层面来看,父母将为子女出资购房作为赠与的情形较为普遍 。但是,父母资助子女购房并非其法定义务,子女成年之后,父母已经尽到了抚养义务,并无继续提供供养的责任 。相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法定义务 。如果父母倾其所有资助子女买房,而子女却不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法院仍将出资行为推定为赠与性质的话,显然对父母而言显失公平,有违法律公平正义之理念 。
该案中,杨晴作为单身母亲,将原有住房出售后名下已无任何房产,而儿子杨阳因其妻子与母亲存在矛盾,已经三年多未与母亲联系,未尽到作为子女的赡养义务 。如果将案涉款项认定为赠与,则在母子关系不睦的情况下,母亲不仅积蓄全无,还可能面临被儿子赶出家门的风险,因此,从利益衡平的角度,亦不应将案涉款项性质认定为赠与 。
最终,东城法院认定杨晴向杨阳支付的370万元应为借贷,判决杨阳返还杨晴借款本金370万元 。
文|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屈畅
推荐阅读
- 腾讯手机管家怎么没移动软件功能
- 没工作怎么借款
- 201不锈钢有毒吗
- 腾讯视频没有流量包月入口怎么办
- 没有油纸拿什么代替
- 为什么瀑布屏没有延续下来,当时mate30Pro发布的时候多惊艳,无滑动调节音量
- 马克笔没有颜色了怎么办
- 品质和质量的区别
- QQ号没绑定手机怎么找回QQ
- 候补是有票还是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