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期间,和陌生网友“互换住房”“互换特产”……靠谱吗?

随着中秋、国庆假期出游高峰期到来,不少城市的酒店入住量猛增,价格也直线上涨 。有数据显示 , 国内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了400%左右,价格普遍上涨2倍至3倍以上 。这让一些网友感叹“住不起” 。同时,另辟蹊径寻找更实惠的住宿方式 。
正如有媒体报道,近日,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旅游互换住房”等帖子,寻找与自己旅游计划相反的网友,以互换住房 , 节约开销 。由于价格亲民,形式新颖,这种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网友 。有网友称 , 互换住房 , 还能交朋友 , 这个过程中能收获很多快乐 。

假日期间,和陌生网友“互换住房”“互换特产”……靠谱吗?



当然,除了互换住房以外,此前也有网友在假期期间与其他网友互换家乡特产,以弥补无法亲自游览品尝的遗憾 。网友称,互换特产既可以品尝各地美食,还可以结识很多异地朋友,可谓是一举两得 。还有人指出,这种共享模式以信任为基?。?以互利为目的,只要把握得当,完全可行 。
假日期间,和陌生网友“互换住房”“互换特产”……靠谱吗?



互换住房、互换特产这类社交模式确实受到了部分人的青睐 。不过也要看到,这类模式虽然成本很低,且能让网友们享受到更为真实的当地生活体验 , 但其中的风险隐患也不少,比如陌生人住进家中 , 出现物品丢失、发生意外等情况,互换特产的对方并未回礼等,这些都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不得大意 。
从法律上说,互换住房、互换特产这类社交模式面临着哪些风险和隐患?先说互换住房 , 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法院法官刘勋看来,其面临的第一个隐患是安全问题 。从目前看,互换住房一般不需要押金,也不需要签署任何协议,而普通居民并不具备联网公安机关查验其他居民身份的能力,也不具备甄别身份证件真伪的能力,因此住户也不是必须要登记身份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 , 让陌生人进入私人住宅,可能会诱发盗窃等刑事案件,给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风险 。
第二是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双方互相交换住处使用,意味着双方将彼此的真实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详细住址、钥匙密码等都交给对方去掌握,对方能够进入自己的私人住处进行住宿,对自己的房间布局、私人物品等清楚知悉 。如果对方随意翻看交换者的私人物品,甚至拍照录像上传网络,无疑会侵犯交换者的隐私权 。
第三是易引发民事纠纷 。互换住房涉及财物损害等民事问题,如果没有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 , 双方可能会因为入住的时间、人数、水电、价格等产生纠纷 。同时,私人住宅的生活设施可能不同于酒店宾馆,也容易发生住户无意损坏设施的情况,从而引发民事纠纷 。
而对于互换特产而言,则可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风险,如果因食用陌生人寄来的特产导致身体不适 , 可能还会发生民事纠纷 。除此之外,由于互换特产需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地址及联系方式 , 这也涉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而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不法分子打着“互换特产”的旗号强买强卖,甚至进行诈骗活动,使原本真心实意的互换活动变了味 。
由此来说,看似很美好的互换住房、互换特产 , 实际上并非想象中这么简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
河南省南召县人民法院法官史洪举认为,既要看到此类社交模式双赢的社会效果 , 也要充分认识面临的法律风险,不能一刀切地予以反对、禁止 , 要充分理解民生诉求,在如何有效防范各类法律风险上下功夫,同时探索建立符合此类社交模式的法律性操作规程 。以互换住房为例,比如可以由网络平台向互换双方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 。房主应认真核实住客的真实身份信息,签订相应的书面协议,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作进一步明确,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 。此外,如果遇到不诚信的交易行为 , 应该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