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世界上将会有8亿人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

01、2030年,世界上将会有8亿人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
这是全世界最牛逼的老牌咨询公司麦肯锡分析报告中的数据 。人工智能抢走人的饭碗,首先将会从发达国家开始,美国、日本、德国预计会有25%的工作会由机器人接手;对于中国,人工智能将占领16%左右的工作机会 。其中,人口大国印度 , 也会有9%左右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 。

2030年,世界上将会有8亿人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


不用等到2030年,就在现在的每一刻,人工智能替代人类正在进行中......
在深圳的一家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过去这家工厂的正常运转需要650名员工的辛勤劳作,但现在60条机器人手臂昼夜不停的工作在10条生产线上 。这家正在转型的工厂只剩下60人,不久以前,工厂实现了用机器取代90%的人力资源 , 从而提高了250%的生产效率、降低了80%的缺陷率 。
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年轻劳动力短缺,越来越多的工厂无人可招,甚至制造机器人的工厂 , 也只能用机器人组装机器人 。日本政府已经在测试无人驾驶出租车,希望能够在2022年奥运会的时候,实现“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全面商业化,为奥运服务 。
“无人驾驶”商业化的那天,出租车司机也将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
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很多行业 , 包括教育系统 。
2018年4月1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 。《行动计划》提出,未来将形成“人工智能 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行动计划》还对中小学、高校等多层次教育体系提出要求,未来将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
上次这种让中小学阶段普及“先进技术”的口号,还是那句“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
更不用说,在17、18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还蹭蹭往外冒的“人工智能 教育”公司了 。
但人工智能在未来真的能让教师下岗?我们真的放心的将教育人类后代的任务交到机器人手中吗?
答案是否定的 。
“人工智能 教育”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应用到教育市场 。其根本在于,当前的教育系统以信息为基础 , 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的给学生灌输信息,教育和政治方面的掌权者总是左右着各种信息的讨论……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信息不重要 , 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标尺 。
而人工智能的优势就在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 。这和当前的教育系统不谋而合 。这也是目前的人工智能的局限,无论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还是大数据和云计算,都处于处理分析数据,提供数据的阶段 。
虽然目前教育是以信息为基础,但教育的高级目的不在于教导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 而是引导学生产生创造和创新的兴趣 。
而学生在学校受教育,不仅仅是接受知识 。教师的人格魅力 , 做事风格,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
对于某些幸运儿来说 , 遇到一个人格魅力爆棚的教师,是人生一大财富 。
即使有一天,人工智能发展到有感情的那一步,能和人类教师一样去感染学生,但其本质上的缺陷,也让其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产生怀疑 。
“狗眼看人低的”人工智能会放大偏见
《夏洛特烦恼》中的王老师是一个“狗眼看人分等级”的势利眼,对学生的评价来自于学生给自己送的东西,给自己送电视的记着,送挂历的记不得,称大春为大傻,夏洛特为二傻 , 对待学生充满了偏见 。
而人工智能 , 会产生和放大偏见 。
任何学习系统,输出的讯息取决于其输入的数据 。
我们潜意识里认为人工智能能够做到公正,是因为其庞大的训练集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 压倒偏见 。但如果训练集的是倾斜的,那么最终的结果也将带有偏见 。而且训练数据集带来的倾斜,是永久性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