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序怎么读是什么( 二 )


其二,古代天地上下贯通观念的写照 。如良渚文化中祭祀所用的琮,它外方内圆,竖立时就把方圆串起来,也就是贯通地和天 。古代类似这种样式的祭祀用品,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如广东东南端的海丰县 , 曾发现与良渚文化相似的玉琮 。可见,天地贯通应是先民们精神世界里的一种共同观念,汉字行款自上而下的字序设定,不也正是这种天地上下贯通观念的直观反应吗?
其三,对应“上达”“下传”方式 。古代常用火烟作为祭祀“上达”的媒介,它是自下而上;那么表示“下传”内容的神昭示文字,自然就是自上而下了 。
行序为什么从右往左
甲骨占卜活动的性质决定了行款自上而下的字序,行序呢?
从甲骨材料出发,它通常可以分为几个对称区域,为此我们常看到为对称之美而设定的“下行而左”和“下行而右”两种方式,也就是说 , 行序是自由的,可见后来行款常单一地以“下行而左”,即行序“从右至左”为主,决定性因素不在甲骨 。
那是不是竹简呢?目前我们尚未见到与甲骨文同时期的竹简实物出土,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讨论竹简在行款基本样式确立中所起的作用 。
著名汉学家吉德炜曾提出“贞人备忘笔记”的说法,认为商代贞人有用于备忘的笔记,记录当时的占卜事项,等占卜应验后,根据记录再契刻甲骨 。如果确实存在这种“笔记”,那么采用的书写工具可能有甲骨、竹简或帛书 。而根据占卜活动的频繁和竹简的相对易写易得,竹简应是最常用的工具 。
作为辅助的竹简,将自上而下的字序固定化,而行序相对灵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序的恒定带来持简方式的固定化,最终促使竹简开发出最适用自身情况的行序 。当然,如果吉德炜所猜测的“笔记”并不存在,根据甲骨占卜活动所具备的天然优势,处于“劣势”的竹简应该是这样的状态——虽然不具备决定字序的机会 , 但还是拥有决定行序的“权力” 。
对于竹简,无论是先写后编成册,或是先编成册再书写,从右至左都是比较方便的,对此,不少学者已有丰富的论证,下面简单列举其中代表性的一二 。
对于先写后编成册的情况,钱存训先生《书于竹帛》中提到:左手持简、右手书写 , 便于写好的简策按顺序置于右侧,由远而近,形成从右到左的习惯 。劳榦先生在此书《后序》中进一步详解:左手书写,所有空简放左边,写好依据顺序放右边,形成自右向左的顺序 , 最后装订就据此而来 。
对于先编后写的情况,王凤阳先生认为:“原因之一是习惯势力的作用;原因之二还是书写上的方便 。”“从右边写起可以边写边把卷着的简摊开 , 非常自然 。如果从左边写起,腕下垫起大卷的竹简 , 写起来十分碍事,将编简摊开,移动起来也十分麻烦 。”
据此,我们发现从右至左的行序应是来自竹简书写的作用 。
通过甲骨占卜活动和竹简的配合,甲骨文和竹简都形成了各自的行款定式:甲骨行款——卜辞类字序自上而下,行序从右至左或从左至右,非卜辞类字序一样,行序除了虎骨刻辞外,基本采用从右至左;竹简行款——字序自上而下,行序从右至左 。
在此过程中,字形“不得不”作出一些配合性的调整,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新的发展方向:配合性调整,如“马”“虎”等宽度较大的字形,为“自上而下”的统一需求,纷纷变得竖立起来,“典”“箕”等左右太宽的字形,把构件两个“手”下移;新的发展方向,如更关注篇章里上下字之间的关系 , 而相对忽略左右字之间的关系,这成为后来确定字形书写顺序的主要出发点,影响深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