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讲的是哪个人 完璧归赵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公元前283年,秦国王宫,一名年轻的男子举起一块玉璧就要往柱子上砸去,秦昭襄王大惊失色,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

完璧归赵讲的是哪个人 完璧归赵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这个故事流传了千年 , 人们赞颂蔺相如的不辱使命和机智,这里我们有一个疑问,和氏璧再值钱毕竟只是一块玉石,是否值得秦昭襄王用十五座城池去换?这先要从春秋战国与今人迥异的思想观念说起 。
今天我们对领土的价值观是领土代表了国家主权,主权神圣不容侵犯,带着今天这种观念我们是不可能理解秦昭襄王的行为,用玉领土换玉璧,秦昭襄王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春秋时期就发生过 。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 。”——《左传·桓公元年》
公元前711年 , 郑国就用玉璧换了天子赐给鲁国的许田 , 用城池换玉璧,在当时的思想观念下不算奇怪,玉璧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城池 。
完璧归赵讲的是哪个人 完璧归赵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图:玉璧(陕西省博物馆)
玉璧作为当时的一种 “硬通货”,晋献公用玉璧和宝马向虞国借路,这才有了假道伐虢的故事,参见《左传·僖公二年》 。
在《周礼》中将玉璧作为“六器”之一 , 当时普遍观点认为玉是山川大地的精华,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以玉璧为载体可以与上天的神灵进行沟通 。
“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 。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 。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尚书·周书·金縢》
这就是周公请命的出处,周公向先祖祭祀时,就把玉璧用作礼器向先祖祷告,在南昌海昏侯大墓刘贺的主棺内铺满的玉璧彰显出了刘贺的地位,作为当时的一种高等级的用器,平民阶层在当时是不能持有玉璧的,因此也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出自《左传·桓公十年》 )的说法 。
完璧归赵讲的是哪个人 完璧归赵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图:海昏侯墓出土玉璧
同时玉璧在当时也代表一个诸侯政权的地位和合法性,其存在的意义相当于秦之后的玉玺 。
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絰,士舆榇 。——《左传·僖公·僖公六年》
“衔璧”的大概意思就是将玉璧挂在脖子上,当时许国的国君向楚王投降时就“衔璧” , 这一行为传承自微子启代表商朝向周武王投降,后世以“衔璧”来形容国君投降 。
子婴投降刘邦的时候就将传国玉玺挂在胸前,而南燕末主慕容超有“吾宁奋剑而死 , 不能衔璧而生!”( 出自《资治通鉴·晋纪》 )的感叹 。
完璧归赵讲的是哪个人 完璧归赵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图:子婴向刘邦投降
在当时的思想观点下,能通天地能代表地位的玉璧象征意义绝不是一城一池所能比的,更何况是闻名天下的和氏璧,秦昭襄王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的做法一点也不过分 。
但公元前283年这次秦昭襄王以城池换取和氏璧的行为,更多的是对赵国的一种战略性试探 。
当时乐毅还在伐齐,齐国此时只剩两座城市未被攻克,战国的局势剧烈震荡,原先持续了将近三十年的秦齐东西两霸格局迅速变成秦国的一家独大 。
而此前赵国通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赵国军队战力迅速提升,不仅灭亡了战国小强中山国 , 还在五国伐齐中大放异彩 , 而史书中记录的秦赵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是在赵武灵王十三年 , 也就是公元前313年,此时赵国尚未开启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