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言文更直观更高效方法 十三五 学文言文更直观更高效方法( 三 )


在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先生特别强调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诵读练习 , 其要点有二:一是指导必须具体,“因为读音涉及词义 , 停顿涉及句子的组织,语气涉及虚词的作用和作者的感情,读得正确可以反过来促进对文意的理解”;二是教师要起示范作用,“教师的领读特别是领背,是一种直观的指导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正音、读出语气,并品味语句的内容” 。先生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凡要求学生背诵的,他都先背给他们听;至于具体的诵读指导,在《我教语文》一书的“教学实践编”中就有丰富的示例 。
3
一次从先生家谈完稿子回来 , 有同事问我:“必锟先生身体还好吗?”我说:“精神尚可,就是手抖 。”同事听了哈哈大笑 , 说:“二十年前就抖!不过说来也怪 , 先生一上讲台就精神焕发,手也不抖了,说话也利索了 , 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这说的是 1997 年先生在江西南昌铁一中执教《五柳先生传》的事情 。
这堂课的实录收入《我教语文》一书的“教学实践编” 。虽是实录 , 但篇幅很短,因为先生既非“满堂灌” , 也非“满堂问”,甚至连词语解释、句意串讲的环节都没有,他在课堂上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激发兴趣 , 二是指导诵读 。
为激发兴趣,他从学生学过的《桃花源记》导入,将其比作风俗画 , 再把《五柳先生传》比作肖像画,而且是作者的自画像;课上完了,他又因地制宜,当堂背诵《滕王阁序》(滕王阁就在该校附近),并提出殷切的希望 ,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
至于指导学生诵读,则采取点拨与诵读相结合的方式,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用“加句”的方式理清了文章脉络,学生在此过程中读读背背,一节课下来,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基本成诵 。
我想,这不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吗?这不就是“活动式教学”吗?既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动”起来,又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理解大意、梳理脉络、当堂成诵),这样的课堂在今天恐怕都不多见 , 与前面提到的那位教师更是判若云泥 。
“当堂成诵”,这几乎成了先生的一个标签 。无论去哪里讲文言文示范课,无论课文长短、学生基础好坏,都能做到这一点 , 这就是先生的“神奇”之处,也说明先生的“诵读教学法”确实行之有效 。
我近年来参与统编语文教材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 , 负责两个古诗文单元,现学现卖,模仿先生的路数做了一些诵读教学设计 。但毕竟才疏学浅 , 定有不少画虎类犬之处,只得留待日后慢慢改进完善了 。
4
《我教语文》一书中也有关于现代文和作文教学等方面的内容,虽不及文言文教学的部分有特色,却也胜义迭出,足启教慧 。
如谈郑振铎《猫》、老舍《小麻雀》 , 并不停留于动物形象本身,而是关注到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悲悯情怀;谈鲁彦《听潮》、高尔基《海燕》,将“诵读教学法”延伸到现代文和外国作品的教学中,并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而从《阿Q正传》的教学引申出的“长文短讲”的问题,对于今天的阅读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又如写作,先生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论,总体来看强调三点:一是勤练笔 。先生认为“练笔”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构思,而又简便易行 , 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因此提出“把课外练笔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 。二是多评改 。书中收录多篇作文评改,均细致入微,切中肯綮 。三是提倡“教师下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