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加今什么字怎么读 黑加今怎么读( 三 )


以上出土文书、文物中的两个不同民族姓氏叠加在一起的现象 , 从一个新的侧面反映出民族间密切交流、自然通婚、深度交融的史实 。
民族名称变成姓氏反映民族融合
在西夏还有一种特殊现象,即有的民族在融合进程中被纳入党项族中,以民族名称作为姓氏,更突出地反映出民族间的融合现象 。在西夏文《杂字》“番姓”中就包括“鲜卑”一姓 。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鲜卑族,其中一部分在西夏时期由于和党项族长期共同生活,已经相互融合 。这些鲜卑人不用原来的拓跋、独孤等姓,也不用北魏时期改的元姓等,而是直接以鲜卑为姓 。在榆林窟第29窟中有西夏供养人像 , 其中首位即真义国师鲜卑智海 。在《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的题款中记载法师鲜卑宝源担任汉译 。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西夏灭亡270多年后,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迁徙到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的西夏后裔,在寺庙所立西夏文和汉文合璧的经幢铭文中 , 记录了立幢和随喜的众多人名,其中不仅有包括西夏皇族嵬名氏在内的很多党项族 , 也有很多汉族,其中也有以鲜卑为姓者多人,如鲜卑丰多仁、鲜卑三鸠、鲜卑由保、鲜卑富成 , 此外还有鲜卑氏文束等女性 。由此可见,鲜卑氏的一些人与其他党项族后裔一起,自西北辗转到华北,虽仍保留着原民族的一些痕迹,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后来他们都融入到当地的汉族之中了 。
西夏汉文本《杂字》的“番姓”中 , 有一姓是“絗纥” 。“絗纥”即“回纥”或“回鹘” 。在此《杂字》中把回鹘作为番族的一姓,也表明像“鲜卑”姓那样,一部分回鹘人已进入番族 , 表明西夏人有时把回鹘看成是一个番族的姓氏 。而在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规定:“任职人番、汉、西番、回鹘等共职时,位高低名事不同者,当依各自所定高低而坐 。”表明在西夏政府中有党项人、汉人、吐蕃人和回鹘人,回鹘人还被看作是一个民族 。但在实际生活中 , 回鹘往往被归入被称为番人的党项族内 。
如西夏光定未年(1211年)李犬盛借骆驼契中的证人回鹘吉祥有,即以回鹘为姓氏 。此外,在西夏社会文书中的名字的党项族姓氏后 , 加上回鹘二字,表明此人家庭有不同民族通婚 。如天盛二十二年(1170年)寡妇耶和氏宝引母子卖地房契中北界土地的主人耶和回鹘盛,乾祐戌年(1190年)盛犬贷粮抵押契中的同借者居地回鹘金,天庆寅年(1194年)只移回鹘后贷粮契的立契者,天庆卯年(1195年)居地吉宝贷粮契中同借者康回鹘子,天庆亥年(1203年)恧恧老房男贷粮抵押契中的同立契者梁回鹘张 。以上人名中的回鹘表明他们的家庭与回鹘人有婚姻关系,他们的母亲有很大可能是回鹘人 。
西夏皇族的异族通婚
传统文献中记载了西夏皇室异族通婚的事实 。如太祖李继迁、景宗元昊和崇宗乾顺曾先后娶契丹皇室女义成公主、兴平公主和成安公主为妻 。毅宗时曾以宗室女嫁给归降西夏的吐蕃族首领禹臧花麻 。崇宗时又以宗室女嫁给吐蕃首领赵怀德 。西夏皇帝娶汉族女为妻者更多 。如崇宗乾顺之妃曹氏为汉族,生子仁孝,是为仁宗;仁宗妃罗氏也为汉族 , 生子纯佑,是为桓宗,西夏两代皇帝的母亲都是汉族 , 反映西夏皇族中汉族的血统成分越来越多了 。
西夏立国前元昊将皇族改为嵬名氏,经过长期的繁衍、分化,至西夏后期 , 其中有不少成为生活在基层的普通百姓 。在西夏借贷文书中不乏姓嵬名的人,有的是借贷者,也有的是放贷者,其中也有的人名有两个民族姓氏 。这反映出在西夏民间,西夏皇族后代也与其他民族结亲 。如天庆寅年(1194年)嵬名赵小狗贷粮契,立契者名字嵬名赵小狗包含了皇族嵬名姓和汉族赵姓 。近代发现了一些西夏文首领?。”辰燥钥坛钟≌呷嗣?其中也有发现一个姓名包括两个民族姓氏的,如吴嵬名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