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出律 , 自然不需要拗救 。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看到“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两种平仄格式的时候,自然想起可以“鲤鱼翻波”就好了 , 不用视之为出律,更不需要救 。
第二种,五言中的“平平仄仄平”是平起平收格式,对应七言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按照首字不论的原则,这种五言格式的第一个字(七言第三字)如果发仄音的话 , 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这是“一三五不论”的情况,但是我们以前说过,“一三五不论”是以不出现诗病为原则的 。
如果出现“仄平仄仄平”或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 , 就会出现格律诗中最严重的诗?。骸肮缕健?。也就是除了韵脚字之外,其他发音中只有一个平声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出律,所以必须做出拗救 。
而这种出律的拗救方式就是把第三字(七绝第五字)原本发仄声的字换成发平声的字,成为“仄平平仄平”和“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样就解决了孤平的问题 , 念起来也自然通顺一些 。
如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寂寥无所欢”,“仄平平仄平”,苏轼的《新城道中二首其一》:“溪柳自摇沙水清”,“平仄仄平平仄平”,就都是这种句内自救孤平的例子 。注意苏轼句子首字“溪”对句子的平仄影响忽略不计,可平可仄,并不影响后面的出律和拗救 。
对句拗救对句拗救是在出句无法进行自救的情况下 , 通过下一句中字的平仄调整来做出拗救 。
而这种拗救是出现在“仄仄平平仄”,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基础格式中 。这又分为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分别是出在句子中间两个平声上 。
当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因为不得已的缘故变成了仄声,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 》:“鸿雁几时到?”,平仄为“平仄仄平仄”,许浑的《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平仄”,这种情况属于“一三五不论”的情形,问题不大,可以不用救 。
但是如果第四字(七言第六字)的仄音字变成了平声字,就出现二四六关键位置上的失替,必须做出拗救,而本句已经接近最后一个字,所以只能在对句拗救 。
这是大拗,这种情况非常多 , 最典型的就是三四字全部变成仄音,比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仄”,陆游的《夜泊水村》:“一身报国有万死”,“仄平仄仄仄仄仄”,像这种极端情况,我们如何在对句做出拗救呢?
作为“仄仄平平仄”的对句,平仄原为“平平仄仄平”,那么五言中一般把第三字的仄音换成平音,既保证了对句本身不失替,又救了出句 。七言也一样,换掉“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的仄音 。
所以“向晚意不适”的对句是“驱车登古原”,平仄连起来就是:“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格式出律的拗救 。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对句是“双鬓向人无再青”,平仄为“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这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式的对句拗救 。
混合拗救上面讲了,“仄仄平平仄”的出律,需要对句拗救,而“仄仄平平仄”的对句格式是什么呢?“平平仄仄平” , 那么在对“仄仄平平仄”出句拗救的同时,“平平仄仄平”也很有可能出现“孤平”的现象,需要进行自救 。而进行孤平自救的方式也是切换第三字的仄音字为平音 。这和对句拗救的方式是一样的 。
推荐阅读
- 本田理念VE-1是什么车 本田理念ve1+
- 破瓷碗是什么垃圾 破瓷碗是什么垃圾分类
- 如何判断是否有肺炎 怎样判断是肺炎
- 不同季节冰箱如何用最省电 不是经常使用的冰箱怎样比较省电
- 苹果手机iphone 按键按不动了怎么解决 是怎么回事?
- 日产新轩逸的高度是多少?
- 150dpi是多少分辨率 分辨率150dpi是几乘几
- 梦到堂兄 梦到堂兄弟死了是什么预兆
- arw文件是什么 arw文件是什么格式
- ck2是什么游戏 ck2是什么游戏中文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