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情况良好和一般的区别 家庭经济情况

南方财经全媒体采访人员 吴霜 上海报道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意才·胡润财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 展示了目前中国财富家庭数量、地域分布情况以及人群画像 。
根据《报告》,截至2022年1月1日,中国拥有600万人民币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已经达到518万户,比上年增加10万户,增长率为2.1%,其中拥有600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达到186万户,增长率为1.9%;拥有千万人民币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211万户,比上年增加5万户,增加2.5% , 其中拥有千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11万户 , 增长率为1.3%;拥有亿元人民币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3.8万户,比上年增加4600户,增加3.5% , 其中拥有亿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8.2万户,增长率为3.7%;拥有3000万美元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9.2万户,比上年增加3600户,增加4.1%,其中拥有30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5.8万户,增长率为3% 。
财富人群将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放在首位【家庭经济情况良好和一般的区别 家庭经济情况】《报告》中受访财富人群金融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平均比重为33% 。一线城市的平均占比 (34%) 稍高于新一线/二线三线城市(31%) 。可投资资产规模水平越高,金融投资金额占据家庭年收入的比例越高 。
资产配置结构上,投资者中银行储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配置比例最高 (53%),其次是境内股票 (43%)、境内保险(39%) 和投资性房产 (39%) 。外汇 (11%)、海外基金(10%)、信托 (10%) 和艺术品 (9%) 的配置比例相对较低 。
较上年相比 , 股票(境内外) 和基金 (公募、私募)的配置比例有所减少,尤其是境内股票和公募基金,减幅均超过 10个百分点,境外保险 (含港澳台)和期货/期权的配置比例增加 , 近四分之一财富人群配置了境外保险 (含港澳台),期货/期权的配置比例较上年增加 10% 。
放眼未来一年内 , 银行储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成为财富人群最倾向于增加的产品配置,其次是境内保险和股票(境内外) 。
观察发现 ,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部分财富人群仍倾向于保持原有的投资规模,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投资速度减缓、投资标的选择更趋稳健、简约资产配置需求等 。
基金化、结构性资产配置趋势凸显随着财富人群的投资意识逐渐增强 , 资产类别的选择从单一理财产品转向基金化、结构性的“资产管理”通过资产配置获利的趋势凸显 。《报告》显示,15% 的受访人群配置了公募基金 , 从资金规模看,六成以上人群(62%) 配置了 50 万元以上的公募基金近四成人群(39%)配置了 100 万元以上的公募基金 。
16% 的受访人群配置了私募基金 , 其中三成人群(30%)的配置规模在 100 至 300 万元之间,七成人(70%) 配置了 300 万元以上的私募基金
从资金来源看,财富人群配置基金产品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从银行理财产品转入 (45%)、股票 (40%)、债券 (31%)、其他金融产品 (22%) 转入,以及新增收入(43%) 和存款 (38%) 。
在选择基金管理品牌/销售机构时,历史业绩表现(42%)和基金费率(42%) 是财富人群的主要参考因素,且安全性 (34%) 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基金投资理念策略(29%)、基金经理团队的投资能力 (29%)亦纳入重要考量 。
企业出海带动全球化需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2022年和 2023 年的增长预期均呈现下调态势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叠加地缘政治冲突 , 在中国之外的主要资本市场上,不确定性持线增加 。低增长、高通胀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 投资挑战重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