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陶瓷 建筑陶瓷主要是指用于建筑内外饰面( 四 )

区域特征明显 , 产业集群效应强
行业呈现“大市场、小公司”的特征 , 龙头企业竞争力仍然较弱 。尽管我国是陶瓷砖第一 大出口国 , 但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并不在中国 。按已上市可查数据来看,美国莫霍克 工业公司(Mohawk,公司代码 MHK.N)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截至 2018 年末,莫霍克瓷砖产能超过 2.2 亿平方米,并在 160 多个国家有销售业务 。2018 年营收 661 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 59 亿元 , 其中瓷砖收入 235 亿元 , 同比增长 4.3% , 占全部 营收的比重为 35.6%,而国内目前尚无超过百亿营收的陶瓷企业 。2016-2018 年莫霍克瓷 砖营业利润率平均值 14.32%,略低于东鹏控股的 16.32%(2015-2017 年平均值),但高 于蒙娜丽莎的平均值12%和帝欧家居的 10% 。
与国内陶瓷企业摸索自建创新的模式不同,莫霍克自 2002 年收购美国本土品牌 Dal-tile,正式涉足瓷砖行业以来,其瓷砖业务发展天然具有并购基因 。瓷砖业务收入在2006年曾 达到高峰 155 亿元人民币,之后由于美国地产的下行营收一度跌至 2010 年的 93 亿元 。2012 年 12 月 , 莫霍克公告收购意大利 Marazzi Group 集团,自此成为全球瓷砖行业的领 导者,2013 年瓷砖业务收入达到 165 亿元人民币 。Marazzi Group 的瓷砖业务在俄罗斯、 美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等主要市场均处于领先地位,2011 年营收达 8.33 亿欧元(合 11.6 亿美元) 。2015 年 4 月,公司公告收购保加利亚最大的墙地砖企业 Kai Group , 进军 东欧,Kai Group2014 年销售额 0.8 亿欧元 。2018 年 11 月,公司再次公告收购了巴西最 大的陶瓷公司 Eliane , 该公司 2017 年收入达 2.15 亿美元 。
国内建陶产地分布集中,区位产业集群明显 。21 世纪前后,以广东新中源在夹江建设 19 条产线为标志,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福建晋江、四川夹江等四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基本 形成 。进入 21世纪后 , 业内以“三山两江夹一海”(佛山、唐山、博山、晋江、夹江、 上海江浙)来形容新的建陶产业布局,该格局一直维系到2005年前后 。之后经过环保大 整顿,广发佛山基地向清远、河源、肇庆、江门等泛佛山区域和江西景德镇等长江流域扩 散,且部分陶瓷砖企业进入了下游地产开发 。
土地、原料、能源是陶瓷砖生产的主要因素,叠加环保、交通等 , 陶瓷砖生产经常处于几 年一大变的产业格局中 。2000年佛山陶瓷向四川夹江扩张 , 主要看重就地取材;2002 年 佛山陶瓷向佛山周边扩张,主要肇庆规划建设陶瓷产业园给予较多政策优惠;第三轮 2006 年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以节能减排和环保驱动为主,不少企业顺势进军房地产 。之后经 过几次小的扩散聚集,目前已遍布全国 26 个省市,但在产业集群等经济因素驱动下,我 国陶瓷砖生产仍相对集中 。以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四大陶瓷砖传统生产省份和新兴 省份江西为例,2018 年五大省份合计产量约 62 亿平 , 占全国产量的 68.6% 。
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出版的《2017 年中国瓷砖产能报告》,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全国共有建筑陶瓷企业 1366 家 , 较 2014 年减少 86 家;生产线数量 3264 条,较 2014 年减少 357 条;陶瓷砖产能 136.27 亿平(每年按 310 天计),较 2014 年减少 3.35 亿平 。其中 , 广东等 CR10 省份产能合计 118.66 亿平,占全国产能的 87.07%;CR10 生产线合 计 2832 条,占全国生产线总数的 86.76% 。广东省无论在总产能还是生产线上,均排名 全国第一 。
环保供给侧改革推进,产能利用率回升行业整合加速,龙头市占率有望提升 。2016 年以来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数量削减明显 ,  产能过剩叠加环保趋严,2018 年仅有 1265 家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同比减少 137 家,实现营收 2993.48 亿元 , 同比下滑 28.09%,实现利润总额 176.05 亿元,同比下降 33.57% 。建筑卫生陶瓷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 236.7 亿元 , 同比下降 28.14%,销售利润率为 5.88%,震荡下行,较 2017 年下降 0.52pct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