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的由来

毛氏的由来

毛氏的由来


出自姬姓,以国为姓 。姓 , 本姓姬 。黄帝后裔 , 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 。毛叔郑于西周初年受封于毛国,本居钜鹿(今河北地区) 。一说毛国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 。后避难于河南荥阳 。从以上资料可知毛姓出自周王族,后代以国为姓 。
姓氏杨的来历
1、 源于姬姓,属于以国名为氏 。毛氏,本姓姬,是黄帝后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 。毛叔郑(毛伯郑)始建有毛国,后迁于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再后举国避难于河南荥阳地区 。在毛伯郑的后裔子孙以及国民中 ,  皆有以先祖爵号、封国之名为姓者,史称毛氏正宗 。毛氏族人大多尊奉毛叔郑为得姓始祖 。
2、出自周文王姬昌之子伯聃的封地毛邑,属于以封邑为氏 。伯聃(伯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 。在后世子孙中 , 有以封地命姓者 。
3、源于改姓而来:
1)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
2)源于氐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
3)源于回族 ,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苗族、傣族、彝族、高山族、布依族、满族、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毛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改土归流运动中改汉姓者后裔 。
支姓的起源是什么
毛(Máo)姓源出有三:
1、系出姬姓,叔郑封于毛国说 。据《姓源》及《广韵》、《风俗通》等所载,周文王第八子叔郑封于毛(今陕西省岐山,扶风一带) , 其后遂以国为氏,是为陕西毛姓 。周武王灭商后 , 封弟弟叔郑于毛国,世称毛公 。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班殷、毛伯敦、毛公鼎等均是毛国的遗物 。其中,"毛公鼎"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铭文共497字 , 记述了周宣王告诫和褒奖其臣下毛公厝之事 。这说明西周晚期陕西毛国还存在 。毛公子孙在周朝世袭卿士,称为毛氏 。
2、亦出自姬姓,以封邑名为氏,伯聃封于毛邑说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亦系出姬姓 , 周文王第九子伯聃(一作明)被封在毛邑(今河南省宜阳东北一带),世称毛伯聃,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任司空,掌管建筑工程 。毛公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毛”命姓,称毛姓 。
3、出自他族改姓:
① 如代北氐族有毛姓;据《高丽史》所载,金时女真人有毛姓;彝族姓俄母氏 , 汉姓为毛;
② 南北朝时有代北(今山西离石、灵石、昔阳以北和河北蔚县、阳原、怀安等地)少数民族,世代为酋长,亦称毛氏 。
③ 今瑶、高山、满、蒙古、土家、回、白等民族有此姓 。
得姓始祖:毛叔郑 。周文王第八子,周武王之弟 。周武王克商灭纣后,大肆分封诸侯 。为巩固统治,亦封了不少同姓诸侯,其中将其八弟叔郑封于毛国 , 赐为公爵,叔郑曾在周任大夫,贤明有德,时称毛公 。毛公子孙在周朝世袭卿士,毛国灭亡后,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 称毛姓 。并尊毛叔郑为毛姓的得姓始祖 。
百家姓夏姓的起源
106 毛(máo)
106 毛(máo)
【寻根溯源】
毛姓源自姬姓 。西周时,周武王将弟弟叔郑封于毛国(今陕西岐山一带),他的子孙便称毛氏 。此外 , 周文王的儿子伯明(一作聃),被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 , 爵位为伯,故世称伯明,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任司空,掌管建筑工程 。伯明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世代姓毛 。
【毛氏的由来】 【变迁分布】
早期在河南、陕西活动 。汉唐时期 , 广布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并在西河、荥阳、河阳、北地等郡县形成毛氏望族 。宋明时期 , 向东南及两广扩散,由浙赣、川湘两个中心发展为浙赣、湘鄂、甘肃三个中心 。当今浙江、广西、四川的毛氏最为密集 。
【名人荟萃】
毛遂:战国时期薛国(今山东枣庄)人 , 年轻时游赵国,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崭露锋芒 。公元前257年 , 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 , 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
毛延寿:西汉画工 。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 。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 , 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极有可能是杜撰) 。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王安石《明妃曲》) 。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
毛亨:西汉学者 。西汉鲁人(郡治今山东曲阜一带),另一说为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人 。相传为古诗学“毛诗学”的开创者,据传他为古文经学“毛诗派”的开创者 , 曾作《毛诗故训传》,以授毛苌,史称“大毛公” 。毛苌为西汉赵(郡治今河北邯郸西南)人,据称其诗学传自毛亨,曾任河间献王博士 , 史称“小毛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