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由来
1、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城区位于泰山脚下 , 依山而建,山城一体 。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 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泰安市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是鲁中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20年10月20日,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
【泰安由来,泰安岱道庵由来】2、2019年,泰安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2个县,常住人口563.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3.6亿元,其中 , 第一产业增加值28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36.2亿元 , 第三产业增加值1338.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8:38.9:50.3 。
泰安岱道庵由来岱道庵,根据记载在明永乐年间因当地有尼姑庵,且香火较盛 , 租种尼姑庵的佃农聚集,而立名建村 。
岱道庵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前街道 , 地理位置优越 。村东至岱道庵路,西至虎山东路 。南至岱宗大街 , 北至环山路 。辖区内驻地单位 33 个,面积12 平方公里 , 辖区人口 26380 人,全村现有自管居民1203户,人口3200人 。
泰安七里名字的由来宋朝时期,七里埠形成;明清时期,乡民依“赵阁老”庄园(1999年仅存三间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因旧村改造拆除)而居称七里埠后庄;民国时期,后七里埠庄隶属六郎坟乡;建国初期 , 后七里埠村隶属第十四区(六郎坟区)七里埠乡,1955年成立建华农业社(辖刘家庄和宋家庄);1959年,后七里埠农业社隶属泰山人民公社;1963年,后七里埠大队隶属粥店人民公社;1982年2月,后七里埠村隶属财源办事处;1994年农转非,1996改为财源办事处后七里居委会;2002年7月组建社区 , 更名为财源街道后七里社区居委会 。
泰安的历史及其名称来历泰安-泰山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东部发祥地,东夷海岱文明的源头区 , 儒家文化的承载区 。早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繁衍,5万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阶段;5000多年前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由于古人对太阳和大山的崇拜,自尧舜至秦汉,直至明清 , 延绵几千年,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 。
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 , 佛道两家、文人名士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 。追忆往昔,泰安有三迁的历史 。春秋时期 , 泰安为无盐邑,城市坐落在今徂徕境内官路村一带 。后来迁往旧县{原奉符县},大宋时又迁往谷县 。到明朝才定居泰安 。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从古语“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中来,寓意“国泰民安” 。
泰安旧县来历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旧县村,地处泰安城东南部,距泰城15公里,背靠泰山 , 南临汶水,与徂徕山隔河相望,土肥水美,地灵人杰 。
这里有古博城遗址、天封寺遗址、石老人像等古迹 , 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旧县作为泰安的前身之一 , 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旧县的名称曾经历博、博邑、博阳、博县、博平、汶阳、博城、乾封、旧县等的变迁 。
泰安旧县爬桥节从清朝康熙年间发展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六 , 附近村民都到旧县大桥走一走,祈求消病去灾,祝福新年平安好运 。
旧县村原是一个自然村 , 1968年分为前、中、后三个行政村 。
自1982年东旧县村又再次从后旧县村分离,独立成为行政村,四个行政村 , 现共有人口8100多人 。
旧县村是个多姓氏村,现全村共有三十多个姓氏,即:吴、李、王、张、陈、曹、孙、邓、翟、刘、丁、宋、邱、程、付、韩、周、郑、尚、任、国、闫、于、徐、霍、展、史、高、吕、朱、解等 。
推荐阅读
- 迁西由来
- 石氏由来,福建石氏由来
- 蓝田的由来
- 普洱茶的由来
- 雷姓由来,甘肃庆阳雷姓氏的由来
- 腊月的由来
- 申的由来
- 腊八粥由来,八宝粥的由来和风俗
- 牛排的由来,黑椒牛柳的由来
- 乐清的由来,温州的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