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由来,清明的恐怖由来

清明的由来

清明的由来,清明的恐怖由来


清明节据传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
清明的恐怖由来清明节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定的节日演变而来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 。
【清明的由来,清明的恐怖由来】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 。
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 , 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 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
清明两个字的由来大家都知道,清明节其实就是寒食节 , 有很多地方清明节现在还是吃青团、糕点之类的冷食 。但寒食节怎么变成了清明节了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
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一个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设下毒计陷害当时的太子申生,逼得申生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免遭毒手而出走 , 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当了君主,他就有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在他十九年的流亡岁月中,追随者大多离他而去,只有五个人一直不离不弃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他十分忠心耿耿,有一次重耳饿得晕过去了,他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烤了给重耳吃!
重耳登位后给这些人封赏,却独独漏了介子推 。一直到有人为介子推叫屈,他才想起这位忠心的大臣!但当他想封赏介子推的时候,介子推已经背着母亲躲进了绵山,不想见他 。这个晋文公头脑似乎也比较简单 , 叫御林军上山搜了几天没搜到介子推母子之后,他居然叫人放火烧山,以为用火能逼着介子推出来见他 。
谁知道大火一烧就是三天三夜,等火熄了上山一看 , 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介子推的背还堵着柳树的树洞,那树洞里留着一幅衣襟,上面是一首血写的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
晋文公大哭了一场,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柳树旁边 。为了纪念介子推 , 他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在山上修了祠堂 , 并因为介子推是被烧死的,他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能吃冷食 。
走的时候,晋文公在那棵烧焦的柳树上伐下一段柳木,带回宫里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
第二年晋文公又去祭拜介子推 , 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已经发出无数新枝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欣喜地掐了一根柳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 , 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
从此寒食节不再叫寒食节 , 改名清明,并一直流传到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