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养殖巨头对垒洋猪肉 鹿死谁手!


国内养殖巨头对垒洋猪肉 鹿死谁手!


用规模化养殖积累起的成本优势,美国猪肉已然瞄准中国市场 。而国内吹响的生猪进口号角,也赠了美国上马新产能添了底气 。
采访人员知道到,今年美国新建两所屠宰场,到2017年,美国的生猪屠宰能力将集体增长6% 。而从2004年至今,美国屠宰场的数量都没有增添过,也没有过12个月内连增两家屠宰场的纪录 。
“洋猪肉”咄咄来袭,市场会几分天下?
“长期看,洋猪肉 大量进口一方面将倒逼国内生猪产业从小、散、乱向规模化集中演进,另一方面有望真正通过规模和技术的普遍压低生猪成本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以为,“短期看,较高的进口量及预期将对明年生猪走势带来压力” 。
中国生猪需力降成本,
大批“洋猪肉”正在瞄准中国市场
美国肉类出口协会副总裁何嘉德告诉采访人员:“美国出口的猪肉约占美国产量的四分之一,今年出口中国的猪肉约为我们产量的3%~4%,占到出口量的15%,并且应该还存在成长空间 。”
“我们获得的消息是,美国今年开始加码生猪产能,尽全投入使用后,产能能多出10% 。”冯永辉告诉采访人员,“并且美国也在增添屠宰场,屠宰场明年便可投入使用,养殖量和屠宰量都要上去了 。”
冯永辉说:“我们有理由以为这些新上马的产能是觊觎中国市场,因为美国允许瘦肉精使用,而中国不允许,这个养殖场要是不使用瘦肉精,那么便很有约摸是准备接受中国的订单和检验检疫 。”
在业内人士看来,“洋猪肉”围攻下,本地猪肉突围的唯独路径就是降成本 。
重庆某贸易公司的周先生告诉采访人员:“今年,国内猪价到五六月份的最高峰后浮现下跌,这让许多以囤货为主的贸易商亏钱 。可以说今年7月后猪肉到岸的囤货贸易商,都存在亏钱现象 。”
何以囤洋猪肉的进口贸易商反而亏钱了呢?
温州某贸易公司的吕先生告诉采访人员:“进口猪肉的企业有三类,一类是看准差价进口囤货以赚钱的贸易商,一类是进口猪肉以备自己加工使用的加工厂,还有一类是帮批发商进口猪肉的贸易商,批发商拿到进口猪肉后再利用自己的渠道将进口肉卖出 。”
“对加工厂而言,其利润不直接体现在两国猪肉价差上,而是最终产品,因此这一类进口较为稳定;对囤货贸易商而言,由于进口猪肉陷入中国的成本大致是固定的,大约是12%的关税、13%的增值税和不到5%的运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十分粗略地判断出,当中国的生猪养殖成本与美国相比是1.3:1时,进口利润就比较低甚至没有了,这就足以撇掉那些伺机进口囤货的投机贸易商 。”吕先生说,“对于帮批发商进口猪肉的贸易商而言,这一环节的利润较低,一个20多吨的货柜大约纯利润只在5000多元 。”
那么,国内规模化养殖场的成本如何呢?根据温氏集团披露的上半年财报,温氏上半年共出栏生猪804.89万头,营业成本为1371元/头,如按每头生猪出栏体重为220斤计算,则其上半年生猪出栏营业成本约为每斤6元 。
冯永辉分析称:“对于赚取差价的囤货者而言,价差就体现在进口猪肉产品含税后到岸价与国内猪肉产品的差辞,而根据具体不同的种类,如肋排、后臀尖等不同部位,价差也会各有不同 。实际上,当中国猪肉产品的成本足够低,就可以对进口猪肉形成一定的阻滞作用 。计算进出口国国内及我国入关后的运输、存储、销售环节的费用之后,我国规模化生产的生猪及猪肉产品还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也就是说,降成本需要用规模化来实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