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字的由来,纸的由来和用处

纸字的由来【纸字的由来,纸的由来和用处】

纸字的由来,纸的由来和用处


“纸”字最早见于秦简 。“纸”字本义是指漂洗丝絮时附着于漂器上的絮渣;后指以丝为原料的缣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也引申成量词 。
《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中缣帛者谓之纸 。”又“(蔡)伦乃造意 ,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是后代纸的源头 。
纸的由来和用处1、纸,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 。纸是书写、印刷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包装、卫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纸、复写纸、卫生纸、面纸等等 。纤维无规则交叉排列的纸发明源于中国 。
2、最早的纸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了纸,但还是很粗糙 , 不被广泛应用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
3、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 , 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 , 产量,质量与日俱增 。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 。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 。
纸的由来造纸术的起源
在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两种方式中,信息的承载体是绳和竹契、木契 。除此之外,人类还将信息绘在石壁上 , 刻在陶器、青铜器皿上,写在树叶、兽皮上 。原始文字出现后促进了人类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书日繁 , 为便于书写和镌刻,文字改革和字体创新不断进行;为了便于携带、保存和传播 , 书写工具、书写材料和印刷工艺的创新和改革也在不断进行 。文字的发展促进了书写工具(笔、契刻工具等)、书写材料和印刷工艺的改革和发展,反之亦然 ,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
文字信息的承载工具在纸发明之前曾有龟甲、兽骨、青铜器、锦帛、竹简等 。从殷商到西周时期,象形文字主要铸刻在硬性的甲骨、青铜器和玉石器上,当时所谓的笔只是用来涂色彩以突出刻痕 。到春秋战国时代 , 毛笔的发展使竹简木牍和丝帛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字信息的传播 。《墨子》有"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磐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之云 。古人将用丝绳、麻绳、细皮等编连简片 , 在上面书写文字 。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在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学术著作层出不穷,竹简成为各家著书立说的主要形式 。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教育家 , 整理、编定了一批古代的著作,这就是一直流传到今天的《赐》、《书》、《诗》、《仪礼》、《春秋》五经等古籍,当时就是以竹简的形式出现的 。帛是和竹简同时使用的一种书写材料 。在春秋战国时代,上层社会也普遍用缣帛作为书写著作或公文的材料 。在先秦的一些著作中 , 往往是竹简和帛书并提,说明在纸发明以前的几百年历史中,竹、帛是书写文字的主要材料 。但由于帛的价格昂贵,不如竹简木牍普遍使用 。
继简牍和帛之后出现的书写材料是纸,纸从出现到普遍使用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 。但"纸"字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出现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说:"其用缣帛者谓之纸",即"纸"原指作为文字载体的缣帛 。但按照传统上对纸的定义,有的学者并不同意这种看法 。纸的定义是:植物纤维原料经人工机械-化学作用制成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配成浆液 , 经漏水模具滤水,使纤维在模具交织成湿腊,再经干臊脱水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纤维交织成的平滑薄片,作书写、印刷和包装等用的材料 。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范晔的说法有待商榷 , 而出生于纸乡陕西长安县沣河岸边北张村的退休教师李仿,醉心纸史文化研究20多年,他提出造纸来源的"水漂说"理论 。他根据1957年西安市灞桥出土的汉武帝时代的"灞桥纸"和陕西扶风出土的东汉早期的"中颜纸",以及家乡"沣出纸 , 水漂帘"的民谣,最后推出纸的雏形是各种树皮、麻类植物在沣水中浸泡发酵形成稀薄的原始纸浆,然后附在因发洪水冲下的竹门帘上,太阳晒干揭下就形成了原始的纸 。尽管对于造纸术的起源还没有定论,但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中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
关于造纸术的发明者,学术界仍在众说纷纭 。《后汉书·宦者列传》明确记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 ,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长期以来 , 人们根据《后汉书》认为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陕西、新疆、内蒙古、甘肃境内的考古发现,在西汉时已有较为粗糙、不用于书写的麻纸及制作地图、薄软光滑的麻纸,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蔡伦只是造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技术革新者 , 他扩大了原料来源,推广了造纸术,生产出可以书写的纸 。但那时纸的质量还较粗糙,因此东汉时纸主要为中下层知识分子使用 , 简牍、缣帛仍被看作是正统的书写材料 。西晋时 , 即公元3世纪,纸才普遍被用作书写材料 。左思的《三都试》中有记载:"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说明当时纸替代帛简被社会上下阶层应用 , 纸抄本书籍大量现世 。由于造纸技术不断改进、造纸原料扩大,纸张质地提高,品种多样,到东晋元兴元年(公元403年)下令:"古无纸故用简 , 非主于敬也 。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统治者的一道政令确立了纸的地位,促进了纸的风行,纸完全替代了简牍和缣帛 。当手抄不能满足传播的需求时印刷术在唐朝中期被发明,纸则为印刷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条件 。
造纸术从我国传到西亚、东亚,继而到世界其他地方 。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纸的使用 , 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传播 , 促进了思想的交流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推动了文明发展的进程 。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高度评价我国四大发明(包括造纸和印刷)对世界科学文化的贡献时说:"它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看来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 , 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现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