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八千里等于多少米 一里等于多少米

《山海经》中名山的记述都以“里”为单位,要破译《山海图》就必须搞清楚一里等于现在的多少米 。
我们现在的一里等于500米 。但在上古,一里也等于500米吗?按《春秋谷梁传》:“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 。”53(李学勤主编 《春秋谷梁传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P204)就是说,古时以三百步为一里,方圆一里为九百亩,每一百亩划分为井字形状的九块田,称之为井田 。从中可以看出,一里等于三百步 。
然而一步又等于多少米呢?
请看汉儒的《礼记》:“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 。……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 。”54(清 孙希旦撰《礼记集解》 中华书局 1989年 P393)《礼记》指出了周以前是以周尺八尺为一步的 。周时采用的是八进制,如高度一仞等于八尺,一尺等于八寸;《大戴礼记.主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十寻而索;百步而堵,三百步而里”《大戴礼记汇校集解》引蔡邕《独断》说“夏十寸为尺,殷九寸为尺,周八寸为尺 。”又引《周礼注》云:“八尺曰寻 。”一寻,就是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周代等于八尺,也就是一步的长度 。到了西汉,采用的则是十进制 。
据周代考古实证,周代的一尺等于0.231米 。这是无疑义的 。由此可知,周代一步等于0.231*8=1.848米 。周代一里也就是:300*8*0.231米=554.4米;汉代一步等于周代的六尺四寸,则汉时一步等于0.231*6 0.0231*4米,即等于1.4784米,一里等于443.52米 。
有的人可能会问,以我们现在人的正常步伐,一步充其量能走0.5米吧,古时的人一步怎么会有1.848米?其实我们现在的一步,古时叫跬,《大戴礼记.劝学》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7(方向东撰《大戴礼记汇校集解》中华书局 2008年 P782)这里的跬和步是两个概念 。《大戴礼记江校集解》引《小尔雅》云:“跬,一举足也 。”58(方向东撰《大戴礼记汇校集解》中华书局2008年 P784)并且这个跬、步只是相对于行走时的步伐而言,是不用于测距工作的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古人不会笨到一步一步地用脚步这一概念来测量的 。
《山海经.海外东经》说:“帝命竖亥步”,这里的步,为推步的意思,指根据天文推算,以步晷日影的长短测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并非行走步测两地距离 。
至少在大禹时代,中国的长度单位就有统一规范,即以人体的一定比例为度量 。如《大戴礼记》说:“宰我曰:‘请问禹 。’孔子曰:‘高阳之孙,鲧之子也,曰文命 。敏给克济,其德不回,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上士;亹亹weiwei穆穆,为纲为纪 。’”59(方向东撰《大戴礼记汇校集解》中华书局2008年 P62)这里的“声为律,身为度”就是说大禹以他的话为律法,以他的身高为尺度标准 。这里的律其实是律法,并不是前人说的音律 。以言代法,可谓大禹开其先河 。不要以为法律是战国以后才有的事,须知,早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两河流域乌尔纳姆就制订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就颁布了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史记》说:“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望秩于山川 。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过,怙终贼刑 。” 东汉经学家郑玄解“律”为音律 。60(司马迁 简体字本《二十四史.史记》中华书局 1999年 P18)而《尚书.舜典》有同样记载:“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 。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 。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东汉经学家马融则说:“律,法也 。”61( 陈襄民等注译《尚书》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8年P301)东汉郑玄解“律”为音律,这是错的 。文章后面出现了五刑,五刑为咎繇所制,早在尧舜禹时代就存在了 。尧舜禹时代是有刑律的,大禹以言代法,并非无稽之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