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怨柳中庸翻译 征人怨阅读答案及翻译

征人怨 / 征怨唐代: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 朝朝马策与刀环 。
三春白雪归青冢 , 万里黄河绕黑山 。

征人怨柳中庸翻译 征人怨阅读答案及翻译


译文
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 , 日日夜夜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
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 , 滔滔黄河绕过黑山 , 又奔腾向前 。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 。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 , 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 唐时属单于都护府 。由此可以推断 ,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 。全诗四句 , 一句一景 , 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 , 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 , 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
“岁岁金河复玉关 , 朝朝马策与刀环” , 意思是:年复一年 , 驰骋于边塞关城之间;日复一日 , 横刀跃马 , 征战杀伐 。这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 , 强调了战争的频繁和生活的枯燥 。又加以“复”和“与”字 , 把四个边塞特有的事物联系起来 , 使 人感觉这种单调的生活无尽无穷 , 其中自然透出了怨情 。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 , 好像征人的怨气已经发泄尽 , 其实 , 征人的怨何止这些呢?他不仅从年年岁岁的漫长时间中感受到枯燥苦闷 , 而且面对眼前看了千万次的景象 , 他也感到怨恨无处不在 , 所以有了三、四两句的描写 。
“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 , 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 , 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传说塞外草白 , 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 , 故称青冢 。时届暮春 , 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 , 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 。萧杀如此 , 令人凄绝 。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 , 绕过沉沉黑山 , 复又奔腾向前 。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 , 这里不可坐实理解 。上句说青冢 , 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 , 并用一个“绕”字牵合 , 寄寓绵绵怨情 。这两句写景 , 似与诗题无关 , 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 , 常履之地 , 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 , 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 , 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 。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 , 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
这首七绝 , 通篇没有写一个“怨”字 , 也没有直接发出怨语 , 诗人紧紧围绕产生怨情的原因 , 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着墨 , 用极为凝练的语言 , 通过对繁忙枯燥的征战生活和边塞荒凉 环境的描写 , 来表现征人的怨 , 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怨情 , 让人读来回肠荡气 。
在语言运用方面 , 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 。全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 , 又两联各自成对 。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 , 四种色彩交相辉映 , 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 , 略带拟人色彩 , 显得别具情韵 。这样精工的绝句 , 的确是不多见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