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诗李鸿章赏析 李鸿章临终诗与译文

劳劳车马未离鞍 ,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 ,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 诸君莫作等闲看 。
《临终诗》——李鸿章

临终诗李鸿章赏析 李鸿章临终诗与译文


光绪二十七年 , 与八国联军签订和约后不久 , 这位国之栋梁便与世长辞 。恐怕李鸿章至咽气前 , 也无法解开萦绕在他心头上的疑惑: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 , 为何终究徒劳无功 。
同样是向西方学习 , 为什么日本就能成功而中国却走向失败?同样是保守落后的君主专制社会 , 为什么日本能做到鼎故革新 , 摇身一变 , 加入到现代化社会之序列 , 而中国却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渐沉沦?
论体量中国比日本大 , 论人口中国比日本多 , 论资源和社会财富日本更无法与中国同日而语 , 可偏偏就是就这样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又贫瘠的海岛国家 , 竟能一跃而上 , 成为当时整个亚洲的唯一强国 。
临终诗李鸿章赏析 李鸿章临终诗与译文


我相信不光是他 , 就是左宗棠、张之洞等一类洋务派人物也是疑惑 , 至于后来的维新派和革命派就更不用说了 , 他们只会对西方文化极尽鼓吹崇拜 。而上述之人之所以困于其中 , 是由于三大问题没有彻底看清 , 即内部民族矛盾、社会结构极端、专制之国情 。
此三大问题者 , 要么只见其一 , 要么只见其二 , 而三者全见却未有 。
先说民族矛盾 。在民间里 , 一说到晚清社会 , 那给人的印象一定是腐朽、没落、封闭、保守 , 新鲜事物面前不知道积极面对 , 大胆吸收 。反而以天朝上国之虚荣洋洋得意 。但是这种落后的社会生态 , 并不是中国自古就固有的 。
远的不说 , 就说明朝 , 虽然他们也有骄傲自大的心理 , 但对于新鲜事物并不极力排斥 , 对于西方文化也不闭目塞听 , 对于中国需要改革文风和精神的开明知识分子也一直在活跃着 , 反观清朝则不然 。
临终诗李鸿章赏析 李鸿章临终诗与译文


而之所以明清两朝的政治生态相对各异 , 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 , 清朝不是汉人的天下 , 而是满洲人的天下 。他们统治中国期间 , 不光担心农民起义 , 更担心的就是汉人士大夫起兵造反 。
所以 , 自满清入关、定鼎中原、统治中国以后 , 晚明的政治衰败成了清朝统治者压迫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内容 。
自然的 , 在长期的满清统治下 , 中国这一方要想搞成功洋务运动 , 第一个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汉满的民族矛盾 。
临终诗李鸿章赏析 李鸿章临终诗与译文


这个问题在日本却没有 。日本的封建社会是落后 , 可日本的天皇不是外族 , 不是大和之外的人 。对于本国遭受西方入侵而国内幕府统治甚为保守的情况 , 天皇和中下层武士在最高利益上很容易达成共识 , 一荣俱荣 , 一辱俱辱 。
反观东方大陆上 , 这种事能出现吗?一荣不可能俱荣 , 一辱更不可能俱辱 。在满洲人眼里 , 汉人是他们的奴才 , 主子怎么可能和奴才一致 。况且 , 洋务运动由汉人主持 , 一方面虽说可以增强国防 , 增加国家收入 , 但另一方面洋务却掌握在汉臣手中 , 一旦成功 , 对于满洲人来说 , 那就是养虎为患 , 终将噬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