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书房|打造老年人需要的公共文化空间( 二 )




2
公共文化空间适老化的现状与问题


无障碍设施的覆盖水平有待提高
一方面 , 物理层面的无障碍设施覆盖率低 。目前 , 在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 , 老年人进场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老年人公共文化空间的绿色通道缺失 , 针对失能老年人和视力、听力、肢体障碍的老年人 , 无障碍设施普及率较低 。另一方面 , 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适老化改造仍有待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 , 大面积推广的“健康码”对于老年人来说存在较高的使用门槛 , 足见互联网使用难正成为目前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最大障碍 , 严重限制了老年人的数字红利获得感 。目前 , 大型超市收银、医院挂号、景区购票、政务大厅事务办理等不同场景 , 线下人工窗口普遍收缩 , 这对老年人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带来负面影响 。


缺少内容比缺少空间的问题更加突出
在老年活动中 , 多数为锻炼性活动 , 文化性活动少之又少 , 而其中的一些文化性老年活动 , 也因缺乏合理设计导致普及性不强、参与度不高 。虽然各地政府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 , 但是涉及范围不广泛 , 老年人的参与度有限 , 活动开展的次数、频率很难统一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 , 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 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 , 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 让老年人享有更优质的晚年文化生活” 。《意见》充分体现了重视内容与重视空间同样重要 。


老年人的创作能力未能充分发挥
当前 , 老年人以60岁为界限 , 但对于国内许多城市而言 , 这一标准需要重新定义——随着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 , 部分人群即使在年龄层面超过60岁 , 但其精力充沛 。通过对各线上平台的用户画像进行分析可知 ,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参与文化内容的生产 , 而线上工具的发展为老年人开展文化内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和平台 。但在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 , 老年用户大多被定义为需要供给和照顾的一方 , 而非是能够完成生产、提供文化内容的一方 。许多老年人有拍摄短视频、制作公众号或H5内容的需求 , 但无法得到专业化的文化内容生产培训 , 主动进行文化创作的能动性便无法发挥 。


3
打造老龄友好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议




第一 , 加强公共文化空间的适老化改造
例如 , 在部分社区推出老年人专用的文化空间 。对于空间有富裕或可协调的社区公共空间 , 可开辟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公共文化场所并成立党支部 , 与各地老年大学、教育办学机构、各类协会等单位 , 特别是养生文化、书画艺术等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党建 , 把党建引领做到实处 。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批“老龄友好型公共文化空间” ,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提高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覆盖率 。将无障碍设施是否设置、是否便利等因素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考核标准 , 提升老年人使用文化场所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 引导和促进各地在建设方面形成关注老龄化、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

推荐阅读